“拉拉袖子”很有必要 王宇平 一位身陷囹圄的贪官在忏悔书中这样说:“在为官之初,我万事谨慎。后来慢慢喜欢沾小便宜,以致发展到大量收受贿赂,直至东窗事发。最令我痛心的是我的属下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人指出过我的错误,哪怕是很小的……”。贪官之所以敢“贪”,原因固然多多,但这位贪官说的没有一个人指出他的“很小的错误”却是普遍现象。 不指出上司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或许是不敢,也许是不屑。如果是不敢,那说明这个为官者太官僚,下属怕你,怕报复、怕穿小鞋、怕丢工作等等;如果是不屑,那么下属就未免“中庸”过分,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已。 有这样一则故事:中唐名将郭子仪功勋卓著、威震朝野,被封为汾阳王。有一年,因朝廷重要祭祀的日子临近,禁止杀生。郭子仪的是仆人违反禁令,宰了一只羊,右金吾将军裴谞立即禀奏唐德宗,予以弹劾。德宗为此多次夸赞裴谞不畏权贵,忠直刚正。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样有损郭子仪的名声,便责问裴谞:“郭公有功于社稷,为什么不加以庇护呢?”裴谞回答说:“正是因为郭公德高位隆,我才这样做的。郭公德高位重,皇上刚即位,本来担忧郭公党羽众多,难以驾驭。我揭发他较小的过失,说明郭公不足畏惧。这样,上尽了事君之道,下安了郭公及朝臣之心,不是一举两得吗?” 且不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有多么公正,此处笔者不但要佩服裴谞的勇气,更要赞赏郭公的大度和豁达。须知,作为“威震朝野”的名将,郭子仪要杀死裴谞易如反掌,比踩死一只蚂蚁还不费力!但人家老郭那样做了吗?没有!要那样做了,故事流传到今天就要改版。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天,几多人在他的上司刚犯了一丁点儿错误的时候就“报告上级”,抑或当面指出?就是在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样专门“挑刺”的严肃场合,一些人要么不吱声,要么“哼哼哈哈”蒙混过去,充其量就是要求领导“不要因为工作熬夜太久以免损伤革命本钱……”之类。如果真的有人如裴谞那样举报某某领导“宰了一只羊”,那后面“挨宰”的可能就不是羊而是那位举报者了。当然,不举报也并不只是怕“挨宰”,也有人因为“事不关己”,又不损害我的个人利益,讨那“麻烦”干嘛?还有人认为“宰了一只羊”事情太小太小了,举报他岂不“小题大作?”其实这些观点都有缺陷,甚至存在严重错误。须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些人之所以身陷囹圄并非开始就大肆收受贿赂,而是从一般的“意思意思”开始,慢慢发展到大贪特贪的。所以古人“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忠告是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大家尤其是为官者记取。同时,作为同事、朋友乃至亲属,对爱贪小便宜的有了一定地位的领导、朋友和家属要时时敲响警钟,适时拉拉袖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一步一步向泥潭陷入而不顾吧?(宿松县人武部政工科 王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