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名人名言]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复制链接]

2012-11-27 19:26 23494 17

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12-11-25 22:22 |阅读模式

论坛编辑 1#

2012-11-25 22:22

    文坛上的巨人,谁不景仰;体坛上的名将,谁不钦佩;歌坛上的歌星,谁不羡慕。……可以这么说,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才。但怎样才能成“才”呢?这里,我不揣浅陋地想试着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人才成功的一些重要因素。这六个方面分别是“:一、明确奋斗目标;二、要十分珍惜时间;三、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四、要勇于在逆境中拼博;五、要正确对待优越的环境;六、其他(天赋、所处的地域环境)。  以下,我将依次来谈这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明确奋斗目标
  谁都知道,练箭,必须树“的”;习枪,定要有“靶”;航海,少不了指南针。由此可见,办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很难想象,盲人瞎马在漫无际涯中信步所之的结果。一个人在自己生命的旅途上,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是活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由此不难让我们懂得,明确树立奋斗目标对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懂得了树立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后,就必须考虑,对自己该有一个怎样的目标,才能既不至于因超越现实而望尘莫及,也不至于因定调太低而唾手可得。王世德先生在《怎样写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中谈到确定题目时打的一个比喻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说:“同学们都熟悉蓝球架,如果我们设想把蓝球架放到我们头那么高的地方,拿起球来随便往里一丢,不费吹灰之力可以个个投中,那还有什么趣味,还能借以收到什么体育锻练的效果呢!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蓝球架子的高度,就是总结了中外古今的经验规定的最恰当的高度,它使一般人不能个个投中蓝,又使一般人经过努力有可能投入。”同样的道理,人生奋斗目标的确定,也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我认为,在确定奋斗目标时,可以由大而小,也可以由小而大。所谓由大而小,就是先确定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象共产主义,这就是无产阶级、共产党人所确定的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大目标。在确定了远大目标之后,就要考虑怎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这就要有一个一个阶段从属于大目标的小目标,这样,无数小目标达到之日,也就是总的大目标实现之时。
  所谓由小而大,就是积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为自己宏伟远大的目标,象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五年计划”。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对一个人来说,目标由小而大,要充分注意到每一个小的目标都必须围绕着一根笔直的经线来确定,讲明白一点,就是目标要专一,不能这一阶段的小目标是探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下一时期内的小目标将研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在这个问题上,年轻人最容易发生兴趣转移。英国政治家、小说家迪斯雷利讲得好:“成功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一般来说,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事总难成功!因此,在由小而大地确定奋斗目标时,心中仍必须有一个大的努力方向。不然,东鳞西爪、南辕北辙,可以断言,那很难取得成功。
  以上所谈的在确定奋斗目标时的由大而小、由小而大,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它看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按照辩证的观点看,它们是矛盾着的统一。大中包含有小,小里也蕴育着大。总之,任何人要想有所建树,都必须明确树立奋斗目标。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马克思“一要造福于人类,二要完善自身”的抱负,不是我们最好的楷模吗?
  二、要十分珍惜时间
  一般地说,时间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但就每一个人来讲,时间却又是极为有限的,以七十岁计,一个人一生也只不过两万五千二百余天,更何况在这两万多天的时日里,还要掐头去尾(婴、幼儿时期、老态龙钟时期)、吃饭、睡觉、休息、娱乐。因此,可资利用的有效学习、工作时间则极其有限了。怪不得古今中外每一位仁人志士都是把时间和生命看得同等重要。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朋友,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更深刻透彻地指出:“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而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我们有些人简直奢侈浪费到了触犯刑法的程度。不是吗?有的聊天,一聊就是整日;有的摸牌,一摸就是通宵。时间观念在他们心目中十分淡漠。因此,一任时间的流水永不复返地匆匆逝去;也还有一些人,他们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一点时间价值的重要性,他们也讲珍惜时间,但一旦工作或学习任务临头时,他们便往往把该办的事搁下来,以待明天;还有的人,怕夏天天气热,待秋凉;怕冬天天气冷,等明春,他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时间有的是,任何事,尽可能慢慢来,别着急。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磋跎。”前面说过,时间无穷无尽,这应是就其本身而言的,但一旦它与具体的人相结合,它的有限性就立刻显示出来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中讲光阴易逝有一段话无不值得人们警醒:“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见他去的匆匆了。”毛泽东同志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中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可以这样说,时间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谁要想有所作为,不虚度一生,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十分珍惜自己有限的时间。有人说:“杰出的人才都是光阴的吝啬鬼”,我觉得这虽有些出语尖刻,但它却很有道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赫赫的丰功伟绩是有口皆碑的吧,可曾知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呢!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对世界革命的巨大贡献可谓家喻户晓吧,人们无不称赞他为卓杰的天才,但就是这位天才,他对时间也是特别推重的,他认为:“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三、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谚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我们知道,水的结构没有石头的结构牢固,绳索比不上树木坚硬。但滴水之所以会穿石,绳索之所以能断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有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无论是干什么事,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当代散文大家秦牧讲:“毅力比什么都重要,冲一阵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毅力胜于聪明,你能艰苦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就定能成功。”英国作家狄更斯也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中国女排取得“三连冠”的殊功,这其中,有一份胜利就不能不算在毅力的帐上。倘使铁姑娘们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着不分严寒酷暑地滚、打、摔、摸、垫、击、砸,那肯定不会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伟绩;莫泊桑之所以在三十岁能以其处女作《羊脂球》而轰动当时法国文坛,就是因为他具有常人少有的毅力,他在严师福楼拜的近于苛刻的训练下,硬是从自己习作的一人多高的废纸堆上站了起来;大家都熟悉陈景润吧,他为了攀登(1+2)的台阶,多年如一日,身居斗室,在各方面条件极差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着写了算,算了写,草稿纸用了六麻袋。设若他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下来,那么,他就肯定不会有如今获得接近一步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巨大成功。还是让我们继续翻开中外历史看看吧!司马迁写《史记》花了十五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花了三十六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二十七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十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六十年……从这些数字里,我们可以想见这些名人伟士们该有何等顽强的毅力呵!古今中外,一切获得成功的人们的经历,深切地表明,时间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毅力则是事业成功的条件。遗憾得很,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难得有一股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不少人对他人的成功也深受鼓舞和启发,并且偶尔也激动过,甚至有时还暗下决心:从今以后,也发奋进取。但在前进的道路中,一遇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懒,难以坚持了。我认为,这些人绝不是不能成才,他们之所以没能取得成功,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毅力不足。“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末期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就懂得毅力与成就事业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们呢?自当更加看重毅力在成就事业中的作用。
  四、要勇于在逆境中拼博
  常听一些青年朋友嗟叹,我想有所作为,而客观条件于我太不利了。读书吧,十年文化革命,荒废了我人生的宝贵年月,再学习,基础差,赶不上;种田吧,生产技术落后且不说,单是这贫瘠得一毛不拔的土地也就叫人束手无策而烦恼得够呛了;经商吧,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资金不足,……,总之,环境于我太不利,致使我想有所为而不能为。诚然,当今中国,象我们的同龄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长在十年动乱时期,经过三年拨乱反正时期,现又处在改革腾飞时期,从客观上讲,我们的青春岁月,确实给无幸地荒废了不少,基础也实在差些。但假使因此而丧失自信力就一蹶不振地永远不思进取,那我们是不能不为之惋惜的。宋代开豪放词派的苏东坡之父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后“宋仁宗嘉佑年间,他得到欧阳修的推重赞扬,一时文名甚重。”其《六国论》不是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吗?也毋庸讳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眼下我们国家实在要落后些,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一九七六年,我国农业人口平均年收入才七十元左右,某些方面,目前,我们在世界一百三十四个国家或地区中还位居一百二十五位以后。从道理上讲,正是因为条件差,环境艰苦,科学文化水平比较落后,所以,才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发奋进取,一显智慧和身手,为改变贫困的面貌而斗争。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振作起来,让我们直面人生旅途中一切困难和不幸吧,社会生活中任何哀叹和悲伤都是无补于事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不应该害怕灾难、逆境和厄运的。
  中外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都是困境和磨难中崛起的:孙中山十五岁前穿不起鞋子;安徒生童年以棺板当床;曹雪芹“寒冬噎酸薤,雪夜围破毡”。论条件,他们不可谓不差;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只能偷偷地研究相对论;塞万提斯的名著《唐·吉诃德》是在楼梯脚边一张破桌子上写成的。讲环境,他们不可谓不劣。彪炳千古的汉朝大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精辟地指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司马迁自己,他也曾受过宫刑(割除外生殖器)呀!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成才者都曾经受过困难和磨折的。或者说,这就叫多难兴邦吧!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宋代金石考古学家,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欧阳修在其《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忧劳可以兴国”“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代保尔张海迪说得好:“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就是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是呵,这些不仅是过中人亲身体验的总结,更是社会实践中经验的结晶啊!大概没有人不羡慕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八卦炉中又该是怎样一种滋味!因此,只有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才能变痛苦为快乐;只有意志坚强能经得起生活考验的人,才是战胜逆境的勇士,才能步入成功的殿堂。武松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英雄,还不是因为他硬是在强势面前不屈服,赤手空拳把一匹凶猛的老虎活活打死!
  俗语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朋友,不要埋怨自己的职业,为什么这样“倒霉”;不要叹息自己的道路,为什么这样艰辛;不要责怪自己的处境,为什么这样不幸,只要我们不被灾难屈服,不向逆境低头,不让困难吓倒,不为厄运忧叹,勇于拼搏,勇于进取,我们也能够侧身于雄才伟士之林。
  五、要正确对待优越的环境
  条件好、环境优越(这里就个人的物质生活而言),从道理上讲,本应有利于人的成才。然而,这里却有个值得引人深思的反常现象:“从来纨袴少伟男。”“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司马迁语)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此有所警醒。我不知道是否有一门专门研究人(兼性格、心理成才于一体)的科学,但我觉得,有一点压力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而与此相反,生活中,通常情况下,舒适的环境,优越的条件,往往是人生意志的消磨剂,西汉初期著名辞赋家枚乘在其《七发》中就一针见血地道明过:“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蹙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醴,命曰腐肠之药。”是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环境,每每能滋长人的娇骄二气,使人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从而,养成人的一种不思进取的惰性。这方面,坐吃俸禄、不劳而获的清朝八旗子弟已从反面给我们以深刻教训了。古语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的人们,应当正确对待和积极利用自己已有的好的条件,扬长避短,注意培养和磨炼自己,要知道,成就事业的道路总是崎岖曲折的,只有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才能受到锻炼。
  “院子里遛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成栋梁材”。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有根据的,让我们从这里得到启发和教益吧,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观点,正确对待自己的优越环境,只要不贪图安逸,不追求享受,不满足现实,不停止进击,“纨袴”更能出“伟男”的。
  六、其他
  在这一部分里,我想既粗略但是又毫不含糊地指出天赋和所处地域环境也是人才成功中的重要因素。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过去,由于受“左”的干扰,特别是林彪、“四人帮”的从中作崇,一度时期内,人们将它视为禁区而不敢涉足,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最尊重事实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不愿乃至违背客观事实的妄断胡说,都只能是自欺欺人,徒劳无益。从历史的经验里,人们不难看出,良好的天赋对人的成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印度近代伟大诗人和作家泰戈尔“他从童年时代就开始作诗,写剧本,十六岁那年发表了第一首长诗《诗人的故事》,得到读者的好评”。我国建安时期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大家都熟悉的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七岁即作诗文,十四岁已出游翰墨场。”谁能否认,他们的超群之才与其天赋没有什么关系呢?除此以外,人所处的地域环境对人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方说,两个人,天赋相同,后天的主观努力也一样,但假使他们所处地域不同,一个生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另一个则处于闭塞偏僻的山乡,可以肯定,这两个人的结果将会有显然不同。这个问题,“狼孩”的事例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有力的论证。马克思就曾鲜明地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呵!
  这里,我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为人才成功的因素提出,并不是想宣扬什么天才观,强调条件决定论,而用意在于能让人们实事求是地看到客观事实(我把人的天赋及人所处的地域环境看成不能轻易由人左右的客观事实)与人之成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至此,本文可以结束了。相对说来,前五个方面谈得要稍多一些,而第六个方面中的天赋及地域环境则没有作过多的阐述,这一则是因为我怕客观的东西强调得太多了,反而会泯灭人的主观能性,再则我认为一个人的成才固然与其客观条件(天赋等)有关系,但更为起主要作用的则是他后天的主观努力,当代知名数学大家华罗庚就说过“勤能补拙”嘛。
  总之,我觉得谁能够有远大宏伟的目标,坚忍不拔的毅力,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逆境里不沉沦,顺境里不骄淫,谁就一定有成才的希望,要是再加以天赋聪颖,所处地域条件优越,那么,他准能成大才!(宿松县人民政府方志办 廖理南 本文为1985年5月于钓鱼台中学工作时所写的中央电大首届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后被收录进人事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组编的《当代专家论文精选》一书。笔者认为,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现时仍有其积极意义。)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http://www.ah788.com,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全部回复17

医生 发表于 2012-11-25 22:55

医生 2#

2012-11-25 22:55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张霞 发表于 2012-11-26 02:48

张霞 3#

2012-11-26 02:48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好好学学廖老师。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2-11-26 10:11

通德江南虎 4#

2012-11-26 10:11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26 10:15

热风吹雨2012 5#

2012-11-26 10:15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修才先修德,有才无德,毁家败国。  昔王安石(四人帮推崇的法家),才高八斗,宋朝神宗熙宁二年(1069)  入相,推行新法。因其“议论迂阔”“狷狭少容”,刚愎自用,狂妄张扬,提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对不能认同的同朝贤能君子韩琦、欧阳修、文彦博、富弼等一概排斥贬放。其子甚至放言要把韩琦、富弼的头砍下来。后招至天怒人怨,于熙宁七年、九年两次罢相。不仅新法被废,唯一的儿子背部突生毒疮,年纪轻轻夭折了,后自已也在悲愤惊恐中死去(1085)。     叹日:  变法无过,缺德当败!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26 13:19

踏遍青山 6#

2012-11-26 13:19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廖先生文章写得不错,引经据典、旁征博论,算是宿松的一个人才,但其理论与实际脱节,写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不一既是个人人品的突出体现,又是造成其他不良风气的祸根。人以诚信为本,事以落实为要。话不一定说得多么动听,事不一定定得多么宏大,关键是讲真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26 22:15

热风吹雨2012 7#

2012-11-26 22:15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26 13:19
廖先生文章写得不错,引经据典、旁征博论,算是宿松的一个人才,但其理论与实际脱节,写的是一套,说的是一 ...

从“文以载道”角度去看,不能说谬理男文章写的不错,他更不是人才。因为他的文章往往以偏概全,有术无道,大有文革遗风。文法的漏洞就懒得说了
从他后天不足能写出这样东西也免强说得过去。指后天不足:一、没读好书——文革时期。1966年至1978年,他7至19岁,正应是他读书时间,但当时学校都是教“红宝书”,天天搞文化大革命。二、没走好路——斗字当头。读书时斗:批林批孔子,“扫四旧”(他自己说到老廖家扫过 );参加工作斗:他共调过三个单位,每到一个单位,无时不与单位领导斗。在县志办,斗了三届领导。斗争哲学的熏陶,使他的文风轻浮、暴戾。  近年又学会了取巧,如写“效忠信”,称#领导为“三贡献爸爸”,说雷池、黄梅戏考证是#领导贡献之一、之二、之三,这种精神上的性贿赂,惹得###大呼“爽”,偿个一官半职也就不足为怪了。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26 23:21

踏遍青山 8#

2012-11-26 23:21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2-11-27 00:07 编辑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26 22:15
从“文以载道”角度去看,不能说谬理男文章写的不错,他更不是人才。因为他的文章往往以偏概全,有术无道 ...


我只能说一个妙字!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27 12:54

热风吹雨2012 9#

2012-11-27 12:54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27 19:26

热风吹雨2012 10#

2012-11-27 19:26

廖理南先生谈人才成功的六个重要因素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26 23:21
我只能说一个妙字!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图一笑而已!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少尉2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339

帖子2010

积分407665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