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余杞敏:让文南词在宿松传承

[复制链接]

2013-3-26 12:28 37770 15

何仁 发表于 2013-3-25 20:26 |阅读模式

何仁 1#

2013-3-25 20:26

      文南词是我县传统戏曲项目,系黄梅戏“姊妹”,深受市民欢迎。3月22日,记者在宿松县文广新局采访时发现,该县正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公示试行考核办法,以规范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确保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处于制度化、科学化。    数百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流传着一项戏曲文化,她就是文南词。文南词早于黄梅戏,但在建国前,一直得不到重视,也缺乏应有的地位。“文革”期间,虽然遭到破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培育地方艺术,使文南词得到保护和传承。1994年,作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出版的《中国戏曲音乐集》,重点将文南词作为独立剧种向社会推介,可是,这种有着重要价值的艺术,却没有宣传介绍的书籍,直至近年,宿松县才出版发行专业书籍向社会推介文南词。
    据了解,文南词有着300多年历史,其生成和发展是以宿松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产生影响的剧种,在进入繁荣阶段后,所演出的正本戏和整本大戏,以民间戏班为多,因为当时民间艺人较多,借鉴了传统的民间大鼓书、灯歌和灯舞的表演形式,其伴奏加入了“断丝弦”锣鼓,使该项地方剧种基本成型。文南词戏剧素材贴近底层民众,音乐底蕴十分丰厚,戏曲风格独特,表演形式灵活。
    随着内容、表演形式的变化,在传承、借鉴、引进、移植过程中,文南词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影响了其他剧种的发展,许多艺术元素被黄梅戏所吸收,促进了黄梅戏的变革和进展。文南词在不同区域,艺术表现形式也有异同,宿松文南词以文词腔为主,当时,在城乡都有演出,其重点区域呈“两线四点”,即沿省际交界线、长江北岸线和宿松佐坝、许岭、复兴、长铺集镇向四周发散。
      据史料记载,宿松民众历朝历代都善说大鼓书、喜听大鼓书,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用轻巧的鼓槌敲击,用数根接近一米长的竹竿,做成鼓架支撑一面小扁鼓,说书者在表演过程中,有四句头或二句头清唱,还有长短不一的说白段落,表演场地主要是乡间茶馆。宿松大鼓书、灯戏是文南词戏曲最初雏形,文南词是在大鼓书曲艺形式和地方灯戏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由于我国地方戏曲品种繁多,传播的方式、渠道便捷,因此世人选择地方戏曲的空间较大,尽管如此,在宿松县知晓文南词者众多,在一些乡镇40岁以上者大多能歌唱几句文南词者。22日,记者在采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杞敏时,她兴奋的告诉记者,文南词在宿松的传承形式喜人,目前,该县有一家专业机构,10多家业余团体,以不同形式传播文南词的近千人,县政府开展重要文艺活动,都会安排文南词亮相,我市举办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文南词以大戏的形式进行了多场表演,深受市民喜爱。
    目前,我市仅有余杞敏一人为文南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接受文南词初中阶段,当时,她是校宣传队队员,在老师的安排、指导下,她们排练、表演了文南词,使其对文南词有了了解,在岁月的演变过程中,她陆续地接触了文南词,渐渐地爱上了文南词,最终成为专业演员。她说,2008年该县向国家申报四名文南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两人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均未获得国家级称号,2011年,该县将她一人向国家申报文南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获得国家批准,使其成为我市唯一一名文南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记者询问其宿松县政府为何仅仅申报她一人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时,她解释说,当时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系私费,费用要数千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是笔不小的金额,除了资金外,申报的资料也由申报者个人整理提供,这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她自己费了很多精力,才完成这项工作,很可能是其他人员不愿花钱费力所至。
    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余杞敏将文南词传承工作当作自己每天必修之事,每年她要演出百余场文南词,已接收5、60名徒弟,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使文南词一步一步地走向人们的生活之中。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http://www.ah788.com,转载请注明。
用心做事

全部回复14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3-26 07:48

踏遍青山 2#

2013-3-26 07:48

文南词的出生年代和户籍问题值得商榷,既然捷足先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不多说了。文化无国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文中说:“文南词早于黄梅戏”“有着300多年历史”而廖先生在《黄梅戏与宿松》中说,黄梅戏有千年历史?不知谁更准确。本人倾向 文南词早于黄梅戏”的观点。文南词无论是我们宿松的亲生儿子,还是我们宿松抱养的儿子,继承好、发展好这一民间艺术才是硬道理。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3-26 07:55

一介农夫 3#

2013-3-26 07:55

说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祝贺余杞敏同志成为我市唯一宿松籍文南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皖江春 发表于 2013-3-26 09:56

皖江春 4#

2013-3-26 09:56

不管文南词是亲儿子,还是养儿子,户籍已在宿松,就是宿松的儿子。只要把这个儿子抚育好、培养好,就是好上加好!
cai004zxc 发表于 2013-3-26 10:12

cai004zxc 5#

2013-3-26 10:12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3-3-26 10:50

草根艺人 6#

2013-3-26 10:50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http://www.ahtourism.com/Impression.do?method=view&mod_code=72084

                                                           
                                                            文南词


    文南词,又名文词腔,流行于池州市的东至县、安庆市的宿松县等地。剧种名称,取其主要声腔“文词”和“南词”首字组成,原系湖北黄梅一带渔鼓小调,清末由逃荒卖艺人传入。清末东至县仰家桥秀才谢敬仁在《南乡诗草.省亲偶见》中有诗道:“翁操四胡桂树下,姝弄渔鼓唱‘思嫁’。妇孺入迷文南词,月落西山不归家”。(南乡,即现在的东至县青山乡。)此诗记叙了当时文南词的演出形式,伴奏乐器以及观众喜闻乐见的程度。

    文南词唱腔分正本戏主腔和小曲两大类。前者近似板腔体,后者属联曲体。正本戏主腔分为“文词”、“南词”、“平词”3类。小曲有“叠断桥”、“观花调”、“采花调”等50余种曲牌,是文南词早期坐唱及与灯会歌舞结合阶段的侧重腔调,包括民歌俗曲、山歌、采茶歌等,都具特色。  

    东至文南词的演唱以真声(自然音区)为主,要求“脆”、“甜”、“圆”、“润”,自然流畅。行腔风格上,“文词”较激越,“南词”较典雅,“平词”则较古朴。演唱中依字行腔,突出字声,每句首字均以重音出现,句中之字多用颤音,句尾之字大都带下滑。宿松的文南词以文词腔为主。在进入发展和繁荣阶段后,民间戏班多,民间艺人多,特色突出。曲调加入了地方民间小调,借鉴了传统灯歌和灯舞的表演形式,伴奏加入了“断丝弦”锣鼓,作为地方剧种已基本成型。

    文南词的产生、发展过程,充分反映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及地域文化的繁荣程度。在近代各个历史时期,文南词更是汇聚了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历史、民俗、音乐、戏剧等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


风雪夜归人 发表于 2013-3-26 11:06

风雪夜归人 7#

2013-3-26 11:06

看来看去,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千年流传怎么民间没有传承人?1957年上京演艺的人怎么不是传承人?为什么要到当代剧院找?为什么要自己花钱“买”?愿意出钱都可申报吗?文广新局是干什么的?。。。。。
皖江春 发表于 2013-3-26 11:46

皖江春 8#

2013-3-26 11:46

风雪夜归人 发表于 2013-3-26 11:06
看来看去,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千年流传怎么民间没有传承人?1957年上京演艺的人怎么不是传承人?为什么要到 ...

有点道理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3-26 12:03

一介农夫 9#

2013-3-26 12:03

廖理南先生文章《黄梅戏与宿松》第七个中讲过,第一个于1957年将黄梅戏的孪生剧种——文南词艺术带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献演;而 参加上京演艺的人怎么不是传承人?让我们读者不明白哟!我们宿松怎么会有这么多怪事和谜团。1、关于黄梅戏发源地我们宿松有人考证为是宿松县,而国家官方网站却偏偏认定是人家湖北黄梅县,此观点至今天没有更改。2、文南戏发源地也说是我们宿松县,本省政府网不知为什么也和我们宿松作对,偏偏也说成是人家湖北黄梅县,在东至县政府网,人家也把文南戏发源地硬说成是湖北黄梅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是不是我们宿松一些文人都想疯了,把非已之物之文化硬考证为自已的文化遗产。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3-26 12:28

踏遍青山 10#

2013-3-26 12:28

文南词

2008年01月21日11时02分   来源: 中安在线

  文南词又称文词戏,民国36年(1947),湖北黄梅县盲艺人胡金山流落在原至德县青山梅塘,先是算命糊口,后靠放牛为生。在放牛场上教会了当地一班青年唱文词腔的部分戏文。后江西省杨梓乡金凤业余文词戏剧团胡志远来梅塘传教,首演大型古装文词戏剧目《苏文表借衣》。在发展中曾受“饶河调”影响,吸收并融合了皖南山歌、民歌、十番锣鼓。从地摊走上舞台,有近百年的历史。唱腔有南词、文词、正板、平板、四板,快板等几十种,故取“南词、文词”合二为一,统称为“文南词”。伴奏以四胡为主。1958年原至德县青山乡梅塘村正式建立了业余文词戏剧团,上演过《三气周瑜》、《白蛇传》等一批传统文词戏剧目1959年县剧团戏曲音乐工作者钱艺河,根据青山公社民间艺人刘汝民等人提供,从音乐角度,对“文词”和“南词”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排演出《烟花女子告状》《三戏牡丹》传统折子戏参加省、地专业和业余会演。1978年和,获1982年,排演新创作的小戏《抢木匠》参加省、地会演音乐奖和表演奖,并称该剧种为“文南词”。http://www.ah788.com/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38&tid=564042&cedit=yes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2383289468@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http://www.ah788.com/home.php?mod=space&uid=12719
:

主题5249

帖子9645

积分1391614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演练,共筑校园安全防线今日

  • 宿松s248省道(荆桥至

    s248省道(荆桥至河塌段)道路修复工程不知道

  • 宿松县部署集中打击拒

    4月25日,宿松县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 多方矛盾巧化解 现场

    近日,宿松法院受理了某房地产公司诉某社区委

  • 县作家协会举办王浩林

    四月的阳光温情流泻。4月26日,宿松县作家协

  • 洲头中小与隘口中小校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

  • 宿松公益程岭联络站慰

    4月23日,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