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风景的语言 ——《最美湖南——锦绣潇湘的诗意解读》自序 欧阳斌 每一种风景都是有语言的,这话你信么?我信。 山有山的语言,水有水的语言,建筑有建筑的语言,森林有森林的语言,哪怕是一枚小小的石头,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多年前,我学唱过一首歌,歌名叫《木鱼石的传说》,里面有一句歌词就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头是许多风景的构成元素,瞧,连石头都会唱歌了,风景还能不会说话?关键是你会不会去倾听,愿不愿意去倾听。
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职业的原因,使我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亲近山水,触摸风景。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在每一次与风景亲近的时候,我都在认真倾听着风景的语言。我接收着风景所传递给我的信息,也想把我自己的信息传递给风景,诗歌,成了我与风景沟通最好的载体。
湖南是一块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土地,也是一块生我、养我、我一直工作着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八百里湘江以她蜿蜒曲折、坚毅前行的不屈之势,滋润了7000多万湖湘儿女的血脉;八百里衡山以他雄倚南天、巍峨挺拔的坚毅之姿,塑造了湖湘儿女的不屈性格。行走在湖湘的大地上,我时常可以倾听到发自炎帝、舜帝、屈原、贾谊、李白、杜甫、周敦颐、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这些先祖、先贤的经世之言和谆谆教诲;也时常能倾听到发自南岳、发自洞庭、发自韶山、发自张家界、发自凤凰、发自崀山的山水之音,我的心也常常因为这种倾听而激情澎湃,感到自己不写,便对不起这些湖湘的先祖、先贤;不写,便对不起湖湘的好山好水。尽管,我十分清楚,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有限。
是的,写了,我就释放了;写了,我就舒坦了。
日积月累,就有了这本集子。这本集子收录了我以近300首微型诗歌的方式(每一首大多没有超过140字),对湖南近300个景点的讴歌,出版时,我在每一首诗歌之后,又附上了景点图片及说明。起初,我想把书名叫做《读景》,但反复思考之后,还是改成了《最美湖南——锦绣潇湘的诗意解读》,为的是更多地体现我与风景的双向交流,体现我对湖南这块生养之地的挚爱。是的,我们在看景时,景也在看我们;我们在读景时,景也在读我们。今天,我能够提起笔来写湖南,恰恰是因为湖南的山水人文已经浸入我的血脉。有些诗歌,与其说是我们写的,不如说是风景给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要深深地表达我的感恩:感恩湖南这块有着锦绣潇湘之称、生我养我的土地,没有这块土地,哪有我的血肉之躯;感恩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拼搏过、抒写过、浪漫过的先祖、先贤,没有他们的精神滋润,哪有我不亢不卑、心怀天下的诗意人生;感恩湖湘大地上哪些让我欢喜、让我忧虑、让我深思、让我沉吟的一草一木,没有它们,我的诗歌将是何等的苍白、枯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想起了我伟大的老乡毛泽东的诗词。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更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旅游工作者,在闲暇的时候保留着对诗歌的爱好。诗歌比我写得好的大有人在,对湖南的山水文化了解得比我深的也大有人在,我之所以敢写,是出于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也许是我写作本书原因的最好诠释。
倾听风景的语言,肯定还会有人写出比我好的得多的诗歌来。如果我的诗歌能够唤起人们对风景的探寻、对风景的尊重、对风景的理解、对风景的感悟,于我来说,那真是一件万幸之事。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