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雷池,雷池是古时代一片辽阔的水域,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现在地名雷池 根据战国时期的《禹贡》记载,长江从武穴后分支数条河汊流向彭蠡澤。尧帝封禹为夏禹,由禹治水,从武穴到九江开挖水道。 《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当时的彭蠡是包括当时水域沼泽的连成一大片湖泊,当时的水道不是在九江边上,而是在经黄梅孔垄镇经黄梅菜山,入龙感湖,彭泽九江的鄱阳湖,宿松县的龙湖、大官湖、包括太宿望三县交界的泊湖,宿松县黄湖,经小姑矶北面向马当华阳方向长江。六个大湖连在一片没有江岸。这些湖泊经冲刷下来的泥沙分割成几个湖泊,随着地壳变动,鄱阳湖继续下陷,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江水改道,长江改走浔阳南的九江城北。离开了上述湖泊,经小姑矶南边直抵彭泽。再直冲马当。 雷池历史 1、三国时期 《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鱼乍一器以遗wei母,母不纳。”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的江夏(今湖北黄冈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监鱼官。 说的是三国时候湖北阳信县孝母孟仁,当上了渔业水产官,管理扬州水域的渔业,当时黄梅县属于吴头楚尾,所以孟仁管理渔业是包括上面提到的六个大湖泊——雷池,就在望江地方设官邸,并不是望江县雷池乡就是三国东吴的雷池。 我们不能因为看见宿松县有一家开了个“重庆麻辣火锅城”就说宿松县就是重庆麻辣火锅城。
2、 东晋时期 出于《晋书·庾亮传》“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东晋时雷池一带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含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说的是东晋丞相·庾亮写信给镇守江州(现在的九江)的刺史温峤,不要离开九江,向南京来救援,你不要离开九江跨入这一片大湖——雷池,哪怕是仅仅一步都不行, 我们不能像,瞎子摸象,摸到象鼻子说大象的模样像象鼻子,摸到大象的大腿,说大象的样子像大象的大腿,这一大片湖泊古老的名字叫雷池,我们不能撇开其中一部分,硬说仅仅其中另一部分叫雷池。这是历史名字,根据三国孟宗,和东晋庾亮两个故事,从九江到望江这一片湖泊都是雷池,包括鄱阳湖湖口。只不过江河改道,地壳变动,泥沙淤积,人工筑堤修江坝。将这一大片湖泊分割成几个湖泊而已。至于隘口以下到龙湖一段古名雷水,望江的雷港,虽然有一个雷字,则不成为雷池的依据,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就是老谢,不能说老谢这个人就是经常在谢谢人。 或许有人认为雷池一池必是最为水深处,而其他则不是雷池,这又不然。我们看见一幢楼,同时看见这幢楼的楼梯间的冲顶,冲顶比这幢楼的其他部分要高,就不能说这幢楼就是这幢楼的冲顶,而不是这幢楼吧。
3、南朝·宋《汉魏百三家集·鲍参军集》登大雷岸与妹书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淩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彊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若潀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di(派字右半部分),北极雷淀,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复。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碪石为之摧碎,碕岸为之落。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说的是宋文帝永嘉十六年(公元439),临川王刘义庆出镇江州,引鲍照为佐吏。是年秋,鲍照从建康(今南京)西行赶赴江州,至大雷岸,作此书致妹鲍令晖。书中描绘了九江、庐山一带山容水貌和云霞夕晖、青霜紫霄的奇幻景色;表达了严霜悲风中去亲为客、苦于行役的凄怆心情,结尾转为对妹妹的叮嘱与关切,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讲雷池叫大雷。庐山以北的雷池可数百里。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复。回沫冠山,奔涛空谷。 汇集了一大批水源,我们就不能说与妹书不是写大雷这个雷池的大。即不能说雷池就是望江或是宿松或是黄梅。
网页共享,老谢参看部分引据如下 链接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2514/8624357.htm彭蠡澤与鄱阳湖 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994433.htm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55084.htm江南寻阳江北寻阳,观禹疏九江 链接http://baike.so.com/doc/4945578.html与妹书 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