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关于黄梅戏源头的争论、考证及其他

  [复制链接]

2019-4-12 10:44 148870 78

zxz大山之子 发表于 2014-12-12 10:26

zxz大山之子 71#

2014-12-12 10:26

学术研究,就是要以理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灵丿 发表于 2015-2-12 16:58

精灵丿 72#

2015-2-12 16: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翰墨斋主 发表于 2015-5-20 01:35 来自手机

翰墨斋主 73#

2015-5-20 01:35

这个真不敢说!但依宿松与黄梅的地理位置而言、黄梅人与宿松人的接触绝对比望江、怀宁、潜山要多得多!对黄梅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方言口语也要了解得多!如果依此理来推论,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宿松应该是有充分理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1930 发表于 2015-6-28 07:06 来自手机

7911930 74#

2015-6-28 07:06

起源地很重要吗?我只知道黄梅戏至今还是我安徽的地方戏,在戏曲里的方言总是宿松方言?而不是它黄梅的方言啊,大家都不必争论。
也希望大家都文明聊天!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而不是敌人,语言攻击也没意思,大家相互体谅,方显我宿松人的大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徽姑娘 发表于 2015-7-15 07:42

徽姑娘 75#

2015-7-15 07: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徽姑娘 发表于 2015-7-15 07:42

徽姑娘 76#

2015-7-15 07: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徽姑娘 发表于 2015-7-15 07:42

徽姑娘 77#

2015-7-15 07: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叶敏 发表于 2015-8-5 10:04

叶敏 78#

2015-8-5 10:04

一种戏曲的形式,要考虑到当时政治形态,为什么会造成黄梅戏在安庆开花结果呢?戏曲的形成,最初形式都是要饭讨生活。在清代,不是为生活所迫,农民是不会离开自己本土的,更不会到外省去。这点可以从运河抓纤夫看到,纤夫从不出县,而没饭吃的农民,也从不出省。也就是说,黄梅县流民不会跑到安庆去要饭。跑到安庆去要饭的,只能是安庆本地区的农民,查阅清代宿松县志,大规模的灾害导致流民的,只有干旱和水灾,才会导致集体外出,而干旱范围一般不大,还有栖身之所,可以本县解决,水灾就家破人亡,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至于说黄梅县逃水荒,能逃到安庆,以当时制度来讲,根本不可能,连纤夫都不出县,更别谈出省了,所以逃水荒的只能是宿松洲区农民,县里安置不了,只能到省城了讨生活了,要饭也得靠手艺,类似于凤阳花鼓的曲艺形式就形成了,这就是最初的黄梅戏,因是黄梅天逃水荒唱的戏,所以又叫黄梅戏。根据1984年《戏剧节》上记载“民国十四(1925)年左右,宿松县程营一带按照老习惯在六月初六晚上做‘火王会’,请来戏班唱黄梅戏”。裴景福(1854-1926)也在《河海昆仑录》里记载了这件事情,“六月初六日,青天悬半弓,桑落洲前买斗酒,握手同眠松滋宫”。《河海昆仑录》是他在新疆时期所写,也就是1900年左右,那么裴景福遇到的火王会应当在1900年前后。而火王庙是同治七年(1868年)由于堤岸崩塌,搬迁到程家营(程营)的,这个传统应该在1868年之前就有,1860年前后,曾国藩曾驻扎在八里江一带,也就是说,程营唱黄梅戏的传统非常悠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9-4-12 10:44

草根艺人 79#

2019-4-12 10:44

咱们宿松人,都不要争了,黄梅戏发源地确属人家黄梅县,看看省政府网,对此说得清清楚楚,我们宿松人有自已人格和品质,是自已东西就是自已东西,不是自已东西,也不会强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