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2 22:51

有主坟,不应该撬开棺材,查找宝物

宿松人不地道,石姓后生也没珩齿。2018年4月30日下午,宿松龙湖公园施工中,发现古墓。5月1日,宿松文物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疑似古坟的坚硬石灰块进行挖掘。下午2点左右,封土被完全打开,并排露出4口保存完好的棺木。现场经过清理,工作人员打开第一口棺木,只见一块埋葬多年的老白布依然在棺材里面覆盖着,人体已经是一副遗骸,棺内除了石灰别无它物。在清理外棺时发现一块对镶的石碑,打开一看,只见碑文曰:诰受奉直大夫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讳长裀字孚中等文字记载,墓主人的身份信息清晰的显露出来。同时,碑文中详细的记载了该墓葬均是迁移此处合墓而葬,碑文上除了记载合墓人的身份、官衔和生前的丰功伟绩,尤为显眼的是碑文中记叙了一句:崇祭乡贤。

从出土碑文看,是有主坟,碑文清晰可辨,葬好才123年半。未通知坟主后人,就撬开棺材,查找宝物是不对的。布吉迁葬之地名为“祥云捧月”山向“申庚兼卯酉”,中书舍人,君讳长裀甲子举人字孚中,号洊庵。(石普水老师帖子里的石长褶)原葬排山庄孟家垄,去(年)腊(月)移葬松塘庄,屋旧基。黄太宜人同穴,今又迁(长裀)邑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以光,翰亭公穴右,甲午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子日乙丑时附葬(光绪二十年,1894年11月18号晚上三点以前)埋葬的,这是石长佑立碑的。就是说石长佑迁葬了弟弟,迁葬了父母,迁葬了爷爷。从宿松俗理石姓墓葬看,母比父大,祖比母大,所以碑记作“考翰亭公之穴右也”穴右最小。也就是说,从左到右依次是,从原葬污池石家湾石葆元,依次再是原葬污池忠节寺旧址,头年迁松塘庄,屋旧基,这次再迁的石广均的老婆黄氏宜人,依次再是兵部主事丙戌进士石广均,依次再是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科举人(二甲赐进士出身)的石长裀。也是从排山庄孟家垄迁葬的。这次统一迁葬的四棺,半夜三更埋葬,一定有些讲究,陪葬物当然是保密的。


从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来看,应该是有主坟墓。不属于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因为,埋藏物必定是包藏于他物之中,难以被人发现,否则不称其为埋藏物。问题是物证,证明了墓主所有人和继承人石秉昆(如果石秉昆没有继承人则是国有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埋藏物必然处于不知所有人为谁的状态,否则不构成所有人不明埋藏物。所以,施工发现停工上报是对的,但是当发现碑文时,已经证明了是有主坟,就不应该撬开棺材,查找宝物。


宿松人拿地方文化说事,要求原封保护是对的。首先是防盗墓。那种挖开献宝,作展览参观,是不对的。上交宝物,烧毁骸骨也是不对的。我认为,石姓后人,对这个埋了123年半的四棺坟,应该有发言权。

一指禅 发表于 2018-5-3 10:15

确实不应该太暴力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3 14:48

作文/谢友交
我认为一楼辈分有错误。

理由如下:(看家庭成员迁葬地)石葆元生有一子石广均石葆元还生三个女儿。石葆元有两个孙子,长孙,绳竿,石葆元的次孙,绳箾、幼殇。石葆元有孙女一。石葆元有三个曾孙:长祜、长裀、长祐,石葆元祖父石述,嫡祖母罗氏,生祖母杨氏,因石葆元授官衔,加封石述,奉直大夫、加封罗氏宜人、加封杨氏宜人。石葆元的父亲石之琮,母亲杨氏,因石葆元授官衔。加封石之琮奉直大夫、加封杨氏宜人石葆元因儿子石广均授朝议大夫,加封石葆元朝议大夫。石葆元的原配妻子张氏,因儿子石广均授朝议大夫,加封张氏恭人。

石葆元之子石广均,道光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朝议大夫。娶徐氏,直隶香河知县徐志祖长女。生两男三女,石广均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11月5号)十月十三日卯时,石广均卒于清咸丰辛酉(1861年8月11号)七月初六日子时,享年68.葬污池忠节寺旧基。【石普水先生微博没有记载葬地,出土碑文有】。
因石广均有官衔,加封徐氏为恭人注:直隶香河县就是廊坊市香河县,石老师在微博石广均里记为香沛县,是错误的。
石葆元长孙,石绳竿,副贡生,候补内阁中书。娶黄氏,德化县进士,福建兴化府知府黄绥诰长女;石葆元长孙石绳竿,原葬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石长裀葬在傍缘。去腊,(癸巳年腊月)迁葬松塘庄旧屋基,与黄氏合墓,时隔不到一年又改迁到这个出土的地点,光绪甲午年十月二十一地址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
石长裀,授内阁中书加四级,石长裀,授内阁中书加四级,没有儿子,立石长祐的次子崑为嗣子。崑后改名秉界。石长裀,生于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二十四,1839年2月7号,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公元1872年6月10号,享年34。时隔七年半,于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公元1879年1月16号,葬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石长裀的妻子姜氏宜人,是怀宁姜凤仪之女,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副配方氏守节 待。
石绳竿,因子石长裀有官衔,也加封中书舍人。
从宿松百姓论坛冷眼看世界同志的帖子图片看,划格子的那块碑文,是最后迁葬的碑文,是1894年11月18号光绪二十年甲午年十月二十一日,新葬地址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的碑文。记载了石长祐的次子十六岁的秉昆(也就是去年腊月小字碑的崑)改名秉界,可见这个仅仅34岁的石长裀自己没有儿子。而小字没有格子的碑文,应该是光绪十九年年丁丑年腊月,公元1893年初,迁葬了石葆元,迁葬了石广均,迁葬了石绳竿,迁葬地址:松塘庄旧屋基,碑文“今合墓同葬于此”。记载了石长祐的次子崑做石长裀的嗣子。而且石长裀死后七年半才安葬在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这回四代人都迁葬到松塘庄旧屋基。

看官请注意:一、从有格子的碑文看,石长祐,是石长裀的三弟,石长裀是老二。石长祐迁葬了,父亲石绳竿,母亲黄氏,还有二哥石长裀。这是三棺坟。挖出来的是四棺。必然就不止父亲石绳竿,母亲黄氏,还有二哥石长裀。一定还有祖父或者曾祖父,

二、从没有格子的小字碑文来看,石长祐,一年不到的时间内,迁葬了他的祖父石广均,迁曾祖父葬石葆元。二哥石长裀,到松塘庄旧屋基。既然格子字碑文可以有母亲黄氏,为何不迁葬张氏和金氏呢?如果有张氏、金氏、黄氏,再加四代人,必然有七棺坟,而这里只出现四棺。则怀疑在这个墓群的地方还隐藏了三棺。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3 14:58

作文/谢友交
理由分述如下: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生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三月二十一日公元1772年4月23号,卒于道光十九年己亥七月二十六日,公元1839年9月3号。年六十有八。停尸三年后于壬寅年十一月十二日,公元1842年12月3号,葬公于邑南乡之污池庄石家湾,恭人及侧室金氏附焉。侧室金氏,亦前卒。恭人张氏,太学张国栋次女,生一子两女,侧室金氏生第三的女早死了。注:因为张恭人,和金氏与石葆元附焉。如果说迁葬了石葆元的坟墓,就一定迁葬了他的夫人张氏,和继室金氏,共三人。

注:从“内阁中书,同怀弟长祐顿首”,可知,石长祐迁葬父亲,迁葬同胞哥哥,迁到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场基山的南面,不可能不迁葬母亲,所以四棺必有一是石绳竿,另一个是黄氏。有一棺是石长裀,且石长裀在穴右。
碑文说由石长祐的叔父喝地形“祥云捧月”坟向申庚兼卯酉。就是朝向正西向南片一点点。从“翰亭公之右也”,即最北边的是石长裀。还有一棺是谁呢?没有讲是他的祖父,也没有讲是他的曾祖父。他祖父,曾祖父,曾祖母,这四个又是在哪里呢?
如果说,因为他二哥有官衔,他的父亲加封,不会有朝珠。又因“翰亭公之右也”和撬第二棺开发现朝珠,必然有疑惑。5月1日宿松百姓论坛冷眼看世界同志的帖子说,撬开第没有什么,撬开第二个棺材发现有朝珠。依据碑文,“附葬显考翰亭公穴右也”则断定第二个棺材里不是石长裀。那又是谁呢?如果撬开第个也没有什么,则他就是石葆元。两边分别是张恭人、金氏。123个确定后,第四个可能石广均。则石绳竿、黄氏、石长裀,还在别处。如果123个没有确定,即第四个撬开的也有朝珠,那就是石长裀和石葆元夫妻三个。则还有四个包括石广均家的徐氏恭人。应该在挖出土的南边。而且最南边是石广均夫妇,接着是翰亭公夫妇。

也就是说,现在宿松龙湖公园施工地段,还有石长裀嗣子石秉昆家,最少三个祖坟,还没有出土。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4 17:05

作文/路遥何日回家我提出个问题,大家心里默哈子。土方工程挖掘,发现坟墓,应该尊重死者,应该对坟主小心翼翼处置,而不是粗暴地撬开。发现棺材内藏物,用烧火铁钳夹,还叫什么考古工作。我不同意3#4#楼的部分理由,我认为,既是两块碑文对合,就有分别研究两块碑文的必要。

带有格子的碑文,大意如下:诰授奉直大夫 内阁中书 石公洊菴胞兄改葬 續前誌所载者 兹不赘 夫葬者藏也 紙求吾弟遗體藏之安 不致水蟻侵害 弟愿足矣 至为二孙求富贵 希利达 岂非天定哉 光绪戊寅冬季 曾祔葬排山庄孟家垅显考墓傍缘孟家垅穴土潮溼 去臘将 显考移葬于松塘庄合屋旧基显妣黄太宜人同穴 今特将兄又改迁邑东闗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以光绪甲午年十月二十一甲子日乙丑时祔葬高祖考翰亭公之穴右也 子原名秉昆更名秉甲 光绪五年生 现十六岁 请为布吉者 家叔勳将地形名祥云捧月山向甲庚兼卯酉 銘曰郁郁苍苍 长发其祥 佳城复卜 心乎允藏瞻(德)贻徽 德靡终极 万古名垂 贞珉永勒丙子科举人内阁中书 同怀弟长祐顿首拜撰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冬月

注:“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冬月”字样后面还有字,好像是某某人“敬遷” 祔fù—指享受与其他祖先一起附祭。溼--湿。臘--腊。闗guān—关。

我认为,首先要对碑文中——“高祖考翰亭公之穴右也 子原名秉昆更名秉思 光”——考察一下。不是显考,而是高祖考。而且“高祖”二字,在字眉线上,分明是刻碑成功了以后,带回家再附加的两个字。这就是说,不需要外人知道高祖考已经埋葬的地点。高祖考是谁呢?就是石葆元的父亲石之琮cong,嘉庆19年1814年卒。迁葬在高祖考石之琮坟的穴右,古人对地理认知,东为左西为右,江东叫江左,江西叫江右。穴右,有可能是西边,有可能是死者左手边,不可能是墓碑的右边。由于墓碑的右边大。书写皇历的地方你说大不大?既然不是显考石绳竿,就应该对以上碑文重新解读。为了阅读方便,我标注两个颜色。暂时把带蓝色的字盖起来,读黑色字,你会发现,光绪戊寅冬季,石长祐把石长裀从原葬地排山庄孟家垅显考墓傍缘,于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冬月,迁葬来—邑东闗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迁移的理由是潮湿。山阳,意思是山南。唐朝宰相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因为两块出土碑上都没有交代高祖考从哪里迁来的记录。这个葬地,本就是高祖考翰亭公(石之琮)之穴右也。至于上面碑文我表上蓝颜色字,石长祐是顺带一说,如去臘将 显考移葬于松塘庄 合屋旧基 显妣黄太宜人同穴。石长祐只是将父母的坟墓从排山庄孟家垅迁葬去了松塘庄 合屋旧基。迁移的理由也是潮湿。在不到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根本就用不着,同一个物事两次搬迁。只是两个相邻的物事,分两次,向两个不同的地方转移而已。

我们来讨论一下小字碑文“同葬于此”,的“此”是指哪里?从碑文“今合墓同葬于此”看,主要讲弟石长裀,(顺带介绍曾祖石葆元,在污池石家湾,祖石广均,在污池忠节寺旧基,石长裀妻子姜宜人,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没有讲把他们迁葬来),同葬于此,结合碑文后边的——“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垅庄屋旧基,山向乙辛兼卯酉”,则知“此”,有时间、有地点的定义。时间上,两块碑制作,相隔16年。小字碑,属于光绪四年的事,而不是第二块碑文去臘。地点上,是和第二块碑文“光绪戊寅冬季 ,曾祔葬排山庄孟家垅显考墓傍缘”的同一个地点。而不是去臘,迁葬显考显妣于松塘庄旧屋基。也不是最后迁葬的,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南。所以我认为,小字碑,是由旧址转移过来的。小字碑,比有格子的字碑早十六年。出土时,两块对扣的石碑,说是为了字迹互相保护,其实也是废旧利用而已。小字碑也没有讲迁葬了谁?

一棺坟内有朝珠,那就是石长裀。同治二年癸亥取得士族,同治三年甲子科,中举,赐二甲进士出身的,奉直大夫。清朝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叫进士,进士跟进士又不一样。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二甲百十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叫,即科举第四名叫传胪。第三甲几百人,赐同进士出身。三甲都无名字的考生,叫落第。石长裀,就是赐进士出身。他三十四岁就死亡了,没有儿女,是他哥哥石长祐的第二儿子过继的。从碑文知,石长裀,生于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二十四,1839年2月7号,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公元1872年6月10号。享年34。死后,时隔七年半,于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公元1879年1月16号,下葬于,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光绪二十年甲午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894年11月18号凌晨3点钟之前,佳城将閟,(佳城将閟,即坟墓闭墓)。迁葬于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南。

四棺葬的可能是谁,石长裀,和从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埋葬的石长裀的妻子姜氏宜人。还有当地预先埋葬的高祖考石之琮,高祖妣杨氏宜人。 至于石葆元和他的老婆张氏恭人,金氏,应该在污池庄未移动。至于石广均,和他的妻子徐氏恭人,应该在葬污池忠节寺旧基。至于石绳竿,和黄氏宜人,应该在迁葬地址——松塘庄旧屋基。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7 16:33


石长祐,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举人,内阁中书,光绪乙未1895年进士,任龙泉,加花翎。石长祐(1841-1922),字艮庵,名位山,又名皖农,优廪生,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加主事衔 。


依据甲庚兼卯酉向,和宿松龙湖《石氏族谱》记载,即坟尾朝东,死人脑壳在东,坟向朝西,死人脚骨那头。从南到北。四个具骸骨分别是石之琮的长子,21岁的石铭功1757-1778石之琮。77岁,1735-1812石之琮的第三子,28岁的石纪常。1765-1793石之琮的玄孙,34岁的石长裀。1839-1872有朝珠的只能是石长裀。
他们家的宗族顺序是:石述罗氏宜人,杨氏宜人。杨氏宜人生子石之琮。石之琮杨氏宜人生有四子,铭功、葆真、纪常、葆元。石葆元张氏恭人生有一子,石广均。石广均徐氏宜人有两子,长,绳簳,次,绳箾、幼殇。石绳簳黄氏宜人有三子:长祜、长祐、长裀。石长裀:同治二年癸亥取得士族,同治三年甲子科,中举,赐二甲进士出身,奉直大夫。生于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二十四,1839年2月7号,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公元1872年6月10号。享年34。死后,时隔七年半,于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公元1879年1月16号,下葬于,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光绪二十年甲午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894年11月18号凌晨3点钟之前,石长裀妻子姜宜人,没有儿女,是他哥哥石长祐的第二儿子崑过继的。崑,后来更名石秉甲。因石长裀有官衔,加封父亲石绳簳为奉直大夫(五品),加封胞兄石长祜为奉直大夫(五品)。

石葆元: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考试考起第二甲第三名进士(依据清朝规定,二甲只能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只能是赐同进士出身,所以说石葆元二甲第三名,应该是同进士出身。)戊辰(1808年)授翰林院编修加三级。充武英殿文颖馆纂修。庚午(1810年),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因石葆元有官衔,石葆元祖父石述,嫡祖母罗氏,生祖母杨氏,因石葆元授官衔,加封石述,奉直大夫、加封罗氏宜人、加封杨氏宜人。石葆元的父亲石之琮,母亲杨氏,因石葆元授官衔。加封石之琮奉直大夫、加封杨氏宜人
石广均: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十三日卯时,卒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初六日子时。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年)进士二甲第二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石葆元因儿子石广均授朝议大夫,加封石葆元朝议大夫。石葆元的原配妻子张氏,因儿子石广均授朝议大夫,加封张氏恭人。石长祐(1841-1922),字艮庵,名位山,又名皖农,优廪生,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加主事衔。光绪乙未1895年进士,即用知县,分发江西加同知衔,督解京饷议叙加一级,纪录二次,充当抚部院文案,署理龙泉县知县,管带吉安、毅胜营助赈,议叙加一级,特授新瑜县知县,赏戴花翎,在任候选直隶州知州,广丰、羊口厘务。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7 16:35

这四墓迁葬,第二年就发迹了这个出土四棺墓葬,当初与迁葬有关的主持人,在这里应该说一下石长祐。石长祐:光绪乙未1895年进士,即用知县,分发江西加同知衔,督解京饷议叙加一级,纪录二次,充当抚部院文案,署理龙泉县知县,管带吉安、毅胜营助赈,议叙加一级,特授新瑜县知县,赏戴花翎,在任候选直隶州知州,广丰、羊口厘务,1902年光绪壬寅,充当江西乡试掌卷官,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法部审录司主政加四级;任陇泉加花翎,直隶知州正五品。

就是说,石长祐迁葬了这四棺坟之后,很快得到保佑。坟山发迹了。第二年就考取了进士,1895年,光绪乙未进士。立即分配到江西授副县长官衔,由于押运国家给地方官兵的工资,就加一级,纪录二次,充当抚部院文案,当上了龙泉县的县长。用现在语言,就是当上了执事官——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长。
【石普水先生微博上:“任陇泉加花翎”】我认为陇字是错误的,应该是-任龙泉,加花翎。分发江西加同知衔,就是分配到江西某地工作去任副县长。清朝叫龙泉县,就是后来的吉安市遂川县。

了不起,了不起,官多如毛,上岗特难。可是石长祐,8年后,于1902年光绪壬寅,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又升迁中宪大夫(四品)。

后来又调任到现在的上饶市广丰区工作,也就是说,石长祐当上了江西省广丰县理事——厘务——财税局局长。这个广丰县,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以原广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广丰区的行政区域。 同志哥,你知道石长祐北调一千多里,到广丰县干什么去了?去当财税局,局长去了。

你知道道吗,满清帝国多事之秋,庚子一役,中国败北,辛丑协定,我国积贫积弱,在这1902年壬寅,西宫太后老佛爷,乾清宫光绪皇帝,两宫逃亡西安。东三省中俄即将开战。以张之洞之流,要设置一个废弃的,有名无实的江南省,用刘坤一的话说,叫东南互保。江南省钱币制造局,在南京铸造钱币,老江南省辖:江苏安徽江西上海。为了表示得到了英国支持,取得制造权。聘用英籍化验师(霍姆斯)—— H~A HOLMES.使用了H~A HOLMES符号,缩写为HAH。这就是现在具有收藏价值的,江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壬寅光绪元宝。用以对付外国资本家的掠夺。石长祐这是他当务之急——抓经济促发展。我想这就是石长祐抛弃县长不干,北调一千多里来到上饶市广平县来当财税局长的主要原因。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9 23:47

就第5#楼介绍了带格子的碑文,我把小字碑文,也打字出来,有,磁瓦锋泥土覆盖了,看不清的几个字,我想补齐它,用红字迹表示。 诰授奉直大夫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洊菴孚中君讳长裀字孚中号洊菴姓石氏余弟志夫比参舆天地督学安徽同治癸亥所取得士旋中甲子举人就职内阁中书曾祖乙丑翰林贵州正考官崇祀乡贤讳葆元葬东南污池石家湾 祖丙戌进士兵部主事崇祀乡贤讳广均葬污池忠节寺旧基癸卯举人中书舍人讳绳簳则其妣也今合墓同葬于此君聪慧过人诗古文词皆雍容华美不落恒蹊尤存心爱物遇困乏无可告者必加意周全邑人每遇災祲义举克继先志且缕陈艰苦状力请有司拯赡之今贵里犹称道弗衰君配姜宜人系出怀宁四川广安宏州优廪贡生姜公凤仪女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後旧基副配方氏守节待 旌君生于道光戊戌十二月廿一酉时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立弟长祐次子崑为嗣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廿二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垅庄屋旧基山向辛乙兼酉卯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晤君于京邸时 余先大夫督学皖郡受知者固多而笃念离情未有与 君若者今在湘南闻君佳城将閟末由效叵卿一弔悲悼其能巳耶爰执笔以誌之铭曰眷怀大雅品重圭璋文行兼备纯懿安详水旱洊至邑遇剞荒力圖账济劳怨是当宜乎嘉誉颂遍珂乡幽宫灵佑后昆寖昌赐进士出身日常起居注官翰林院待读親任湖广学政遗愚弟长祐顿首拜注: 有无弃之言者,比参舆天地也,见管子·形势第二。参,融合的意思。不落恒蹊,不落俗套的意思。拯赡-救济同治乙丑得晤 同治二年1865年,弔-吊寖昌--逐渐昌盛。二甲进士,担任记载皇帝语言起居注的官衔,翰林院待读学士(从五品) 这一碑文,是指在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廿二酉时将安石长裀葬上排山庄孟家垅庄屋旧基,(迁葬前十六年的事),用现代语说,这个石长裀是历史系,生前是记载皇帝语言起居注的官衔,翰林院待读学士(从五品)道光戊戌是1838年石长裀出生,石绳簳1852咸丰二年死,石长祐说他死去的父亲(先大夫)早在石长裀在安庆市做督学的时候,很想念石长裀,…..在这坟墓封闭的时候写墓誌曰“…你的灵魂保佑后代子孙逐渐昌盛”石长祐为什么要说祈求保佑子孙逐渐昌盛呢?从龙湖公园出土埋葬看,石家族官员都是二三十岁就死了,当官的授封的都不少,就是寿不长。而且有很多都是过继的。这就是祈求保佑的大问题,也是迁葬的主要目的,清朝人很相信迷信,以为子孙不昌盛,可能是某葬地死穴,所以很注重墓地。的确不错,自从这个邑小东关外五里庄长岭岗桂家枫罗屋基祥云捧月,是一首好地。第二年就发迹了,详情见第7#楼。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10 10:54

加标点符号,解释两句碑文诰授奉直大夫,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洊菴孚中。君,讳,长裀,字孚中,号洊菴,姓石氏。余弟志夫比参舆天地。督学安徽。同治癸亥,所取得士。旋中甲子举人,就职内阁中书。曾祖:乙丑翰林贵州正考官,崇祀乡贤。讳。葆元。葬东南污池,石家湾。祖:丙戌进士,兵部主事,崇祀乡。贤,讳广均。葬污池,忠节寺,旧基。癸卯举人中书舍人,讳,绳簳。则其妣也,今合墓同葬于此。君聪慧过人,诗古文词,皆雍容华美,不落恒蹊。尤存心爱物。遇困乏无可告者,必加意周全;邑人每遇災祲义举。克继先志,且缕陈艰苦状,力请有司拯赡之。今贵里犹称道弗衰。君配姜宜人,系出怀宁--四川广安宏州--优廪贡生,姜公凤仪女。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後,旧基。副配方氏,守节待 旌。君生于道光戊戌,十二月廿一酉时;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立,弟长祐次子崑,为嗣。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廿二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垅,庄屋旧基,山向--辛乙兼酉卯。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晤君于京邸时, 余先大夫督学皖郡,受知者固多,而笃念。离情未有与。 君若者今在湘南,闻君佳城将閟,末由效叵卿一弔,悲悼其能巳耶?爰执笔以誌之铭曰眷怀大雅,品重圭璋,文行兼备,纯懿安详。水旱洊至。邑遇剞荒,力圖账济,劳怨是当。宜乎嘉誉,颂遍珂乡。幽宫灵佑,后昆寖昌。赐进士出身日常起居注官翰林院待读親任湖广学政遗愚弟长祐顿首拜

副配金氏待旌的解释:石长裀生于1838年十二月廿一,殁于1872年五月初五,金氏生于1853年二月四日。殁于辛亥革命八月十九日成功以前的正月二十七,19岁那年,石长裀死,又七年半,光绪二十年1878年,还没有得到诰封,所谓金氏待旌。至于后来貤封,则是她的后人请示报告批准的。1878年埋葬石长裀的时候,碑文中原配怀宁佬姜氏诰封宜人了呢?她出生小四天,死亡还早五个月得十天。至于后来,晋封恭人,也是死后因后人做官的原因,皇家诰赠,晋封而不应该用封字。

这里讲一下余先大夫督学皖郡,先大夫,督学,不是指他的爸爸石绳簳,石长祐写的碑文,开篇就说,石长裀是督学安徽,因石长裀有官衔,加封父亲石绳簳为奉直大夫(五品)“尔石绳簳,乃內阁中书三级石长裀之父,封尔为奉直大夫,锡之诰命。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之宝”石长佑考取了进士,当上了江西龙泉县副县长的时候,加封了石绳簳,奉政大夫(五品)“尔石绳簳,乃主事衔加二级石长佑之父,赠尔为奉政大夫,锡之诰命。光绪五年五月十五日之宝”石长祐在碑文前介绍了,“癸卯举人中书舍人,讳,绳簳。”则是道光癸卯年1843年,宿松人推荐了石绳簳。到安庆参加了乡试,录取挂名个中书舍人。只一个补授中书舍人的闲职。这时期舍人二字没有,只叫中书。按照前朝习惯说法,还叫中书舍人。区别于内阁中书。内阁中书,非进士不可。所以“余先大夫督学皖郡”不是石长祐的爸爸,是石长裀。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5-10 13:08

石葆元公生于乾隆壬辰1772年,卒于道光己亥1839年,58岁;石广均生于乾隆甲寅(1794年)十月十三日卯时,卒于咸丰辛酉(1861年)68岁;石绳簳生于嘉庆戊寅(1818)二月二十九日申时,卒于咸丰壬子(1852)四月十七日午时,34岁。 石长祐(1841-1922) 字艮庵,名位山,又名皖农,优廪生,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加主事衔。光绪乙未1895年进士,即用知县,分发江西加同知衔,督解京饷议叙加一级,纪录二次,充当抚部院文案,署理龙泉县知县,管带吉安、毅胜营助赈,议叙加一级,特授新瑜县知县,赏戴花翎,在任候选直隶州知州,广丰、羊口厘务。

石长祐公,生于道光辛丑六月十八亥时,卒于民国十一年壬戌二月十六亥时,葬排山庄汪家垅南,壬山丙。原妣罗氏,浙江巡检罗遵殿三女。道光壬寅正月初九寅时卒于咸丰辛酉二月廿一子时,葬排山一字墙。癸丁兼子午向,赠宜人,晋赠恭人。继妣李氏,候补知县李振钦次女。道光辛丑三月十五卯时,卒于光绪乙亥七月十五卯时。葬排山享堂屋旧基于长裀妣姜氏(仲嫂)坟右边,合墓,山向-甲庚兼卯酉。这个曾经当了江西省龙泉县长的人,这个后来当了上饶广丰县财税局长的人,这个在民国十一年才死的81岁的有名的老者。他有四子:长子秉壬,字树芗,号任甫,嗣伯兄后,次子秉甲,嗣抱兄长裀后,字莩毓,号仲新,庠生,附贡生,同知衔,法部审录司主事,审判厅推事,检察厅检察官,民国参议院议员,宿松商会主席,人民自卫团团总三子秉羲,清优廪贡生,科中书,孝廉方正,民国8年聘修《宿松县志》四子秉恒,字季晖,号暾甫,庠生,先公卒。有五孙,有二曾孙。

石长祐公是第20世,已有第27世“卓”字辈孙。已经是过了曾孙,玄孙,来孙,弟孙,乃孙,云孙到了云孙“卓”字辈,泱泱大家,在世尚有60余人丁。惜乎哉!过继过继,石长祐的次子过继了石长裀。石长祐后人,在世尚有60余丁,却没有哪个后人站出来,能够阻止人家粗暴地用挖机,挖破祖坟,粗暴地撬开棺木。用烧火铁钳捣开葬衣,夸张地让人看看朝珠。那个讲究乡贤的宿松,叶公好龙。粗暴挖坟,挖出个乡贤之家。枉谈乡贤,还好意思不?所以,老汉我说:不单是宿松人不地道,也怪石家后人没有珩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主坟,不应该撬开棺材,查找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