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路遥何日回家 我提出个问题,大家心里默哈子。 土方工程挖掘,发现坟墓,应该尊重死者,应该对坟主小心翼翼处置,而不是粗暴地撬开。发现棺材内藏物,用烧火铁钳夹,还叫什么考古工作。 我不同意3#4#楼的部分理由,我认为,既是两块碑文对合,就有分别研究两块碑文的必要。
带有格子的碑文,大意如下: 诰授奉直大夫 内阁中书 石公洊菴胞兄改葬 續 前誌所载者 兹不赘 夫葬者藏也 紙求吾弟 遗體藏之安 不致水蟻侵害 弟愿足矣 至为二 孙求富贵 希利达 岂非天定哉 光绪戊寅冬季 曾祔葬排山庄孟家垅 显考墓傍缘孟家垅 穴土潮溼 去臘将 显考移葬于松塘庄合 屋旧基显妣黄太宜人同穴 今特将兄又改 迁邑东闗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以光绪 甲午年十月二十一甲子日乙丑时祔葬 高祖考翰亭公之穴右也 子原名秉昆更名秉甲 光 绪五年生 现十六岁 请为布吉者 家叔勳将 地形名祥云捧月山向甲庚兼卯酉 銘曰 郁郁苍苍 长发其祥 佳城复卜 心乎允藏瞻(德) 贻徽 德靡终极 万古名垂 贞珉永勒 丙子科举人内阁中书 同怀弟长祐顿首拜撰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冬月
注:“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冬月”字样后面还有字,好像是某某人“敬遷” 祔fù—指享受与其他祖先一起附祭。 溼--湿。 臘--腊。 闗guān—关。
我认为, 首先要对碑文中——“高祖考翰亭公之穴右也 子原名秉昆更名秉思 光”——考察一下。 不是显考,而是高祖考。 而且“高祖”二字,在字眉线上,分明是刻碑成功了以后,带回家再附加的两个字。 这就是说,不需要外人知道高祖考已经埋葬的地点。高祖考是谁呢?就是石葆元的父亲石之琮cong,嘉庆19年1814年卒。 迁葬在高祖考石之琮坟的穴右,古人对地理认知,东为左西为右,江东叫江左,江西叫江右。 穴右,有可能是西边,有可能是死者左手边,不可能是墓碑的右边。由于墓碑的右边大。书写皇历的地方你说大不大? 既然不是显考石绳竿,就应该对以上碑文重新解读。为了阅读方便,我标注两个颜色。暂时把带蓝色的字盖起来,读黑色字,你会发现,光绪戊寅冬季,石长祐把石长裀从原葬地排山庄孟家垅 显考墓傍缘,于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孟冬月,迁葬来— 邑东闗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阳 迁移的理由是潮湿。 山阳,意思是山南。 唐朝宰相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 因为两块出土碑上都没有交代高祖考从哪里迁来的记录。这个葬地,本就是高祖考翰亭公(石之琮)之穴右也。 至于上面碑文我表上蓝颜色字,石长祐是顺带一说,如去臘将 显考移葬于松塘庄 合屋旧基 显妣黄太宜人同穴。 石长祐只是将父母的坟墓从排山庄孟家垅迁葬去了松塘庄 合屋旧基。迁移的理由也是潮湿。 在不到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根本就用不着,同一个物事两次搬迁。只是两个相邻的物事,分两次,向两个不同的地方转移而已。
我们来讨论一下小字碑文“同葬于此”,的“此”是指哪里? 从碑文“今合墓同葬于此”看, 主要讲弟石长裀, (顺带介绍曾祖石葆元,在污池石家湾,祖石广均,在污池忠节寺旧基,石长裀妻子姜宜人,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没有讲把他们迁葬来), 同葬于此,结合碑文后边的——“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垅庄屋旧基,山向乙辛兼卯酉”, 则知“此”,有时间、有地点的定义。 时间上,两块碑制作,相隔16年。小字碑,属于光绪四年的事,而不是第二块碑文去臘。 地点上,是和第二块碑文“光绪戊寅冬季 ,曾祔葬排山庄孟家垅 显考墓傍缘”的同一个地点。 而不是去臘,迁葬显考显妣于松塘庄旧屋基。 也不是最后迁葬的,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南。 所以我认为,小字碑,是由旧址转移过来的。 小字碑,比有格子的字碑早十六年。 出土时,两块对扣的石碑,说是为了字迹互相保护,其实也是废旧利用而已。小字碑也没有讲迁葬了谁?
一棺坟内有朝珠,那就是石长裀。同治二年癸亥取得士族,同治三年甲子科,中举,赐二甲进士出身的,奉直大夫。 清朝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叫进士,进士跟进士又不一样。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 二甲百十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叫,即科举第四名叫传胪。 第三甲几百人,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都无名字的考生,叫落第。 石长裀,就是赐进士出身。他三十四岁就死亡了,没有儿女,是他哥哥石长祐的第二儿子过继的。 从碑文知, 石长裀,生于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二十四,1839年2月7号,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公元1872年6月10号。 享年34。 死后,时隔七年半,于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酉时,公元1879年1月16号,下葬于,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 光绪二十年甲午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894年11月18号凌晨3点钟之前,佳城将閟,(佳城将閟,即坟墓闭墓)。迁葬于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故址山南。
四棺葬的可能是谁, 石长裀,和从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埋葬的石长裀的妻子姜氏宜人。 还有当地预先埋葬的高祖考石之琮,高祖妣杨氏宜人。 至于石葆元和他的老婆张氏恭人,金氏,应该在污池庄未移动。 至于石广均,和他的妻子徐氏恭人,应该在葬污池忠节寺旧基。 至于石绳竿,和黄氏宜人,应该在迁葬地址——松塘庄旧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