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黄梅戏活化石杨国英老人谈 黄梅戏

[复制链接]

2013-1-20 16:58 69165 38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1 10:53

踏遍青山 11#

2012-11-1 10:53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2-11-1 11:37 编辑

f603918fa0ec08fa74612d0059ee3d6d55fbda37.jpg
0b7b02087bf40ad17b84f944572c11dfa9ecce30.jpg 242dd42a2834349b4b33573ac9ea15ce36d3be53.jpg
(1952年11月安徽省代表团赴上海演出《打猪草》油印本)

首先,可以肯定《打猪草》不是宿松第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原名也叫《掰竹笋》,是黄梅戏传统剧目72小出之一。此戏流行甚广,建国前就在皖、鄂、赣、闽、浙、豫、湘等30多个采茶戏、花鼓戏中流行,剧名分别叫做《拔笋》、《攀笋》、《扯笋》、《偷笋》、《挖笋》、《双撇笋》、《拔春笋》、《挖笋对词》等。1952年严凤英、王少舫、郑立松将其整理、改编为《打猪草》,同年11月,由严凤英、丁紫臣将其带入上海,参加华东会演,一炮走红。195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凤英、郑立松黄梅戏《打猪草》整理本。《打猪草》创作的年代无法考证,最近也在100年以上。
    宿松县最早的黄梅戏艺人,布衣先生的说法比较客观,我基本赞同。因为当今黄梅戏艺术界已定论黄梅采茶戏是黄梅戏的源头,尽管方玉珍是从江西学唱的采茶戏,与黄梅调有渊源关系,在目前宿松再找不出比方玉珍更早的黄梅戏(采茶戏)艺人的情况下,本人倾向方玉珍是宿松黄梅戏第一人,其徒弟王梓林则是名副其实的黄梅戏名艺人。























f603918fa0ec08fa74612d0059ee3d6d55fbda37.jpg
0b7b02087bf40ad17b84f944572c11dfa9ecce30.jpg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1 20:05

草根艺人 12#

2012-11-1 20:05

我县广大关心黄梅戏事业朋友们、请你们关注如下网站。
国家文化部(非遗)   
国家非遗在线视屏:
安庆政府网   
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
安庆黄梅戏博物馆
上述网站对黄梅戏发源地有清楚的认定,敬请朋友们查阅核实。

迪玛芳 发表于 2012-11-3 18:43

迪玛芳 13#

2012-11-3 18:43

谢谢楼主哦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3 20:21

草根艺人 14#

2012-11-3 20:21

楼上迪玛芳网友,告诉我,你究竟谢谢楼主什么呀,能不能说出你的一、二、三理由好吗?我反对楼主这篇文章内容不真实!网友“踏遍青山”提出许多质疑,楼主没有一个能回答得出来!他的理由就是我是从事地方志的,我不懂得戏曲知识而加以搪塞,如果有网友逼急了,他就会避重就轻丢开内行读者不敢回答,把风向一转,说什么我们是廖道安的儿子或者是一伙的等等荒唐的说法,这样的伪学者、我不知你还谢谢他干吗?他的文章内容专门欺骗和误导年轻宿松朋友。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3 20:30

草根艺人 15#

2012-11-3 20:30

听说一介农夫这几天好象准备找杨国英老先生核实情况,不知此消息是真还是假、恐怕是凶多吉少!又听说那个廖理南早有准备。只要有人找杨老,他事先会让杨老儿子稳住这个“一介农夫”,他会马上赶过去,看看这个“一介农夫”究竟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和他廖大人天天作对、他廖理南准备要发疯,质问这个一介农夫是不是宿松赤子。呵呵!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7 23:50

踏遍青山 16#

2012-11-7 23:50

宿松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宿松决不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大量历史资料证明:从黄梅县传到宿松的是黄梅采茶戏,并非采茶歌。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毫无事实依据。凭什么说从黄梅县传到宿松的就一定是采茶歌呢?民国9年《宿松县志》明确记载: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不懂就不懂,不要装懂,腰里挂个死老鼠——冒充打猎人。前几年,就因为韩再芬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庆。”,你装模作样批评韩再芬老师“术业有专攻”。人家韩老师从小跟班学艺,在黄梅戏圈子里,摸爬滚打近30年,专业知识就不如你?不要以为在县志办干了几天,发了几篇文章就了不起,仿佛你比专家还专家,比学者还学者。你又比别人“专”多少呢?你又比别人“攻”了多少呢?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11 20:58

踏遍青山 17#

2012-11-11 20:58

黄梅戏发源地在宿松只是笑谈,历史容不得虚假,更不能沦为价值取向的附庸,即便以部分的真实代替历史的整个真实,也是一种最为卑鄙的篡改历史的手段。真实是历史的生命线,是历史的灵魂。没有真实,历史就会沦为普通艺术行列里可笑的传说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11 21:51

热风吹雨2012 18#

2012-11-11 21:51

{:4_94:}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2-11-12 08:51

一介农夫 19#

2012-11-12 08:51

不能空喊黄梅戏是发源于我们宿松县,必须说出一、二、三几条铁的历史事实,才能让外人信服,否则外地人会说我们宿松人怕是想疯了吧?
风格化 发表于 2013-1-20 16:58

风格化 20#

2013-1-20 16:58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