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宿松应大力宣传捐献遗体的何琼英(为殡葬改革提建议)

[复制链接]

2014-5-7 19:35 48442 19

山里人 发表于 2014-5-6 15:12 |阅读模式

山里人 1#

2014-5-6 15:12

宿松应大力宣传捐献遗体的何琼英(为殡葬改革提建议)
        全县正在进行殡葬改革,这项工作能不能推行下去,大家都在关注。要想改变几千年的风俗习惯,真的很难。我认为,一定要从思想上改变人们的观念。由此,让我想到我县第一例,也是目前唯一一例捐献遗体的北浴退休小学老师何琼英。何琼英是一名退休的老师,但他有其他人不同地想法,就是捐献遗体,并且在死后真的捐献了。捐献遗体与火化有着不同的地方,火化还留有骨灰,捐献遗体就什么没有了,何琼英是我县第一人,也是仅有的一人。这次我县推行殡葬改革,我建议,可以大力弘扬何琼英捐献遗体的精神,充分挖掘何琼英捐献遗体的事迹,加大宣传,让人们仿效,改变传统土葬的观念,从而有效推行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是全国的大趋势,我相信任何人也撼动不了,包括领导干部。

全部回复18

匿名  发表于 2014-5-7 13:55

admin 来自 7#

2014-5-7 13: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5-12 17:22

来自 17#

2014-5-12 17:22

县委书记王华:请民政局孙局长阅处,加大宣传力度。
承办单位 民政局
办理结果 “一个老百姓”网友:
你好!
  你在书记信箱中关于大力宣传捐献遗体的何琼英一文我们已关注,现回复如下:
  殡葬形式最彻底、进步的改革,就是遗体捐献。
  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的个体生命完结之后仍然为活着的人们服务——“遗体捐献”有利于解剖科学和医学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与“遗体捐献”相关的“眼角膜捐献”则可以使得一部分失明的患者马上重见光明。
  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现在的人体解剖,人体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对于弘扬无私奉献、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推动绿化和环保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何老师此举是利人、利众、利族、利后人的高尚生命活动,值得全县人民的尊重与钦佩,下一步我局将与宣传部联系,通过报刊、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规模,以让全县人民了解何老师的进步精神,更好地宣传本地殡葬改革。
  感谢你对于本次殡葬改革的关注,更多好的建议请及时与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7821360。
宿松县民政局
回复

使用道具

山里人 发表于 2014-5-6 15:13

山里人 2#

2014-5-6 15:13

     北浴乡已故退休教师何琼英捐献遗体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近日,记者再次到宿松采访,许多了解何老的人纷纷向记者讲述何老生前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于是,老人一生便在大家的口中平铺开来。“打个比方,何琼英就是一头老黄牛。”生前,它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无怨无悔;死后,又将皮毛筋骨献给人类,连肉体也变成了人们碗里的美味佳肴……
  何琼英老师从教近40年来,他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只是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具有的是再也普通不过的淳朴情怀,这些微小的平凡铸就他的大善大美。
  “他一心为学生着想,资助我从初中上到了大学。”宿松二中老师的何祥学告诉记者。何老师自小父亲过世,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家境太过贫困,当时的何琼英得知情况后,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每年资助他上学。“我最感动的是,我升初中的时候他亲自送我到了学校,考上大学后,他又亲自送我到车站,如果没有他,我早就辍学了。”何祥学说:“他帮助过的学生有很多,但从来不图回报。”
  “他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帮忙无论亲疏。”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科胡锋是何琼英老人的外孙,他告诉记者,他在北浴乡忙步小学读五年级时,学生在校寄宿。当时他和身为校长的外公住一块,从未体会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不仅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中午就着咸菜扒几口冷饭,还要受到更严格的管教。
  “那时候工作还是可以顶替安排的。”胡锋说,“外公安排过很多人,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那些人也靠后来不断的努力走得很好。”
  据介绍,原宿松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廖道安老先生便是受益者之一。那时父亲被打成右派,廖老也辍学跟随父亲到罗汉尖林场改造。因为感觉廖道安是可造之材,当时何琼英力荐村里聘请廖道安当代课教师。为这件事何琼英差点跟村里的领导闹翻。后来廖先生得到了代课的机会,一路走到现在,如今廖老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退休干部了。但是何老的孩子呢?他的八个孩子现在仍都在农村,打工或者务农,他尽全力供孩子读书,但是从来不会给他们安排工作,他总是说要自食其力。
  “他在工作中从来都是兢兢业业的,无论是当老师还是任校长。”虞家水老先生是何琼英生前的同事,说到这位故友,他满含深情。“记得有一次,他到下边学校检查工作,到的时候是中午,老师们都去吃饭去了,办公室空无一人,他便检查起了老师们的教学笔记和学生们的作业,检查完,便又只身回自己学校了。”
  “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中,家人都很理解。”老人的孩子告诉记者,从小老人就给他们灌输了要热心助人的思想,家人从来都是支持他的,唯一无法理解的就是老人最后的决定:捐赠自己的遗体。为此,老人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
  临终前,老人对家人这样说:人死了,把遗体贡献出来,也算帮助别人……(孙春旺 江露露)
殡葬改革,是全国的大趋势,我相信任何人也撼动不了,包括领导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0 发表于 2014-5-6 21:15

2500 3#

2014-5-6 21:15

推行难,主要是世世代代习俗难该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0 发表于 2014-5-7 09:30

2500 4#

2014-5-7 09:30

势在必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5-7 11:40

5#

2014-5-7 11:40

退休教师三次申请捐献遗体离世后家人助其完成心愿;名字将刻在纪念碑上  2012年01月19日 00:12   稿源: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分享到: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77岁的何琼英是宿松县北浴乡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前后,老人曾三次申请捐献遗体,最终说服了亲属。1月16日,何琼英去世后,家属为完成老人生前愿望,将遗体转交给相关部门,希望整个骨骼架能给所需学科作永久性标本。

  大喜日子提出捐献遗体

  今年77岁的何琼英,1955年8月毕业于宿松师范,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师,直到1994年8月退休。早在1993年,何琼英就萌发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但因深山传统思想观念浓重,何琼英反复思量,也举棋不定。


  何琼英退休在家后,每月能领到上千元的退休金。何琼英觉得,退休后还拿工资,那就应该再作点贡献,捐献遗体的想法又上心头。1995年,何琼英悄悄给上海医学院写了一封信,询问捐献遗体事宜,表示自愿捐献遗体。但信件寄出后,便如石沉大海,何琼英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时间一晃而过,何琼英退休已有12年,看见昔日同学、同事纷纷离世,捐献遗体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2007年1月,何琼英给安徽医科大学寄去一封信,表明愿意捐献遗体的想法。当年的2月21日,大年初四,这天也是何琼英的72岁生日,趁子女及众亲朋到家祝贺,何琼英第一次说出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在大喜的日子谈到死,还要捐献遗体,亲属都表示不能接受。

  何琼英主动向大家解释:捐献遗体比火化成灰有意义,一可为广大学生提供实验样本,二可帮助别人,三可能有利于医学研究,希望大家尊重他的意愿。

  三度申请终于实现心愿

  2007年5月中旬,何琼英再次给安徽医科大学寄了封信,第三次表明自愿捐献遗体。当年6月上旬,何琼英收到安徽医科大学捐献遗体(器官)登记接受站的回信和《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表》。回信对何琼英愿无偿捐献遗体的精神作出了较高评价和赞赏。

  2007年6月16日,何琼英填完申请表,要求子女签名,谁知他们仍然拒签。何琼英一连几天一一解释,反复做思想工作,最后,老伴和子女们都签了名。

  2007年6月22日,何琼英将遗嘱、照片、申请表寄往安医大接受站,希望整个骨骼架给所需学科作永久性标本。当年7月2日,安徽省红十字会签发《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荣誉证书》给何琼英。7月6日,何琼英收到归受委托执行人收管的申请表。至此,何琼英志愿捐献遗体一事手续全面办妥。

  2012年1月16日,何琼英在宿松县中医院去世。何琼英的长子何留生说,目前全家人已帮助老人完成了生前愿望,成功实现遗体捐献,父亲的名字将铭刻于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内的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蒋六乔)
回复

使用道具

山里人 发表于 2014-5-7 12:16

山里人 6#

2014-5-7 12:16

2500 发表于 2014-5-6 21:15
推行难,主要是世世代代习俗难该变。

在全国很多地方早在20年前就实行火化了。
殡葬改革,是全国的大趋势,我相信任何人也撼动不了,包括领导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5-7 14:16

8#

2014-5-7 14:16

殡葬改革,难道要所有人死后都捐献遗体吗,好像不太现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4-5-7 14:17

9#

2014-5-7 14:17

这个多少年都是土葬的,让人接受火化可能也挺难
回复

使用道具

006 发表于 2014-5-7 19:35

006 10#

2014-5-7 19: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推广达人
:
网络大伽
:
vjjjkkklliu@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

帖子124

积分39817

图文推荐

  • 宿松公益红耀江淮服务

    7月17日,宿松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医疗义

  • 人民日报:呼吁“同志

    7月7日,人民日报在评论《称呼与风气》中指出:呼

  • 读《罗汉尖上烽火起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读虞太文先生《罗汉尖上烽

  • 宿松:农民主播培训班

    近日,由宿松三姑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农

  • 2025年6月宿松县新世

    2025年6月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财务、活动公

  • 一个屋檐下的守望!宿

    本期项目组对接电话:15810304436骆平(微信

  • 畅游碧波纪念伟人,百

    7月12日,宿松县陈汉乡钓鱼台水库碧波涌动,

  • (视频)宿松县凉亭中学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三次全

  • 安师大附属复中开展暑

    暑途织就平安网,师爱凝成守护盾——安师大附属复

  • 宿松公益:驻程岭联络

    7月11日清晨6点,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驻

  • 复镇初中开展期末校园

    复镇初中开展期末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随着一学期即将

  • 复镇初中开展暑期大家

    复镇初中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