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子到专家——宿松籍广东药科大学博士、副教授叶连宝纪事 吴金旺 - 宿松古今纵览 - 原载:宿松古今纵览博客
2012年8月, 叶连宝和他的妻子 女儿在黄山迎客松下留影纪念 博士,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学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育苗计划培养对象,美国化学会和美国生物医学会会员,中国毒理学会会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会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医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10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的评审专家和编委,多家企业的学术顾问、科技咨询专家和独立董事。
人说:“成功的花环都是用荆棘编成。”让我们共同来看看“编成”叶连宝“花环”的簇簇“荆棘”,领略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儿时:苦难岁月 娇宠生活 叶连宝,1979年9月出生在程岭乡红光村(现为龙安村)叶大屋一个苦难的农村家庭。父亲6岁时,祖父去世,奶奶患有重病。父亲14岁时,时任村团支书的大伯生有一女孩,在孩子两个月时,大伯不幸身亡。这样,父亲不得不带着堂姐一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父亲结婚后,连生了三个女孩。加上堂姐,家中共有四个女孩。1979年9月14日,叶连宝出生了。在那个重男轻女之风盛行的年代,一个男孩的降生,无疑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无限的惊喜。于是,家人像天上掉下了星星一样倍加呵护,尽管家里经济拮据,尽管后来1983年弟弟出生,家人对他一直娇生惯养。 上小学一年级时,三个姐姐轮流背着他上学,这让年幼的他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温馨的童年时光。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的成长算得上一帆风顺。最令人自豪的是,在程岭初中三年学习之后,凭着聪明头脑,他以超出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被省重点高中程集中学录取。那时,他年仅13岁,可以说是班上乃至全校最年轻的高中生。
高中:打斗浪子嬗变为莘莘学子 进入高中后,由于年纪小,少不更事,开始贪玩,经常与别人一起打架斗殴,几乎无心读书。“有的伢,爷老子(指父亲)话都说不出,还打架!”老师无奈而又十分惋惜的话,至今他仍然记得。一次因为打饭插队,竟把同学打得鼻青脸肿。他因此被卷进了派出所。后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被带回家反思整整一个学期。在家里,他不得不跟着家人一起,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帮助家人背粮食,干苦活。当年高考时,他照样应试,仅仅考了369分,连复读的资格都没有。回家时,他垂头丧气。母亲唉声叹气地对他说:“你聪明,不念书就会坐牢!”“我想念书。”叶连宝低声地说。心急的母亲捉了两只鸡,找人帮忙,让他复读。随后,家里把一头猪卖了,换来几百块钱,作为他回校复读的费用。
1997年9月,他重新步入学校,开始了艰难的复读生活。复读班的班主任是徐河水老师,140人一个班。这一年,叶连宝仿佛一下子成熟了很多,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拼命读书。1998年高考,他考出了470多分的成绩,比上一年净增了101分。但是,这个成绩还仅仅只能上一个大专院校。 “不去,我要考本科。”他不甘心失败,毅然决定再复读一年。这一年,时任班主任是石皖松老师。复读,对于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来说,谈何容易。何况是复读第二年!他面临的压力特别大,最大的问题是一穷二白。不说其他的,有时就是想买一本书的钱都没有。大概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这一年,他在学习上十分刻苦。他一门心思地扑在学习上,硬是竭尽全力要把前几年落下的课程补回来。有时,他夜里不睡觉,常常打着电筒在被窝里看书。高考体检时,他虽有1米7的身高,但体重仅仅只有88斤,近视达1000多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高考,他终于被安徽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录取。大学是考上了,但学费怎么办?父母根本筹不到这些钱啊!很多非常熟悉的亲戚邻居都不愿意帮助他,有的甚至认为这个家庭以后不可能还得起。无奈之下,叶连宝多次哀求亲朋好友借钱,好不容易借了些,加上银行贷款总算凑齐了学费。生活费怎么办啊?那年暑假,恰逢农村主干电路改造,为了挣到下一年学习的生活费,他凭借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电学知识,毅然当起了一名兼职电工,别人不愿干的他干,别人不敢干的他也干。在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季,在十来米高的电线杆上作业,对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真的很不容易。暑假这一经历对他意志力的增强帮助很大,对他今后的生活影响很大。如他现在所述:“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让自己克服不了的。”
大学:赢奖学金 显专业特长 带着对大学的憧憬,带着亲人的嘱托,1999年9月,叶连宝来到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学习。开学的第一天,他就默默许愿:“这四年一定要努力学习,尽力把高中的损失补回来,尽力缩小自己与当年一起进高中并顺利考上大学的同学间的差距。”大学四年,他努力学习,尽管省城合肥有许多当年高中一起玩耍的“哥们和朋友”经常约他吃饭、玩耍、吹牛,但此时的叶连宝心中已有自己的梦想,他没有因此耽误自己半点学习时间,有时迫于面子出去应酬了一下,回学校之后他熬夜都要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把功课补上。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挣得了后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经常去不同单位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他做过学校教授的实验室助理,当过药品推销员,做过搬运工,送过矿泉水,卖过办公用品……四年里,他学习成绩优秀,课程平均成绩在85以上,专业课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通过了英语国家四级考试和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每年都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在安徽中医学院宿松老乡中,他是拿奖学金最多的,同时也是当时安徽中医学院历史上宿松老乡中考上硕士研究生的为数不多的老乡之一。作为当时安徽中医学院宿松老乡会会长,他为老乡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2003年元月,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后,叶连宝来到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安徽安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实习(公司董事长余世春教授,为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的得意门生,叶连宝现在的挚友)。实习期间,他跟公司的员工一样按时上下班。他利用各种机会,向公司的师傅们学习。由于理论基础扎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叶连宝就帮公司解决了该公司1997年启动的项目——地红霉素的制备因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制备出合格的产品的技术难题。他因此得到了余世春博士的赏识,余总更加关注这个小伙子,并想方设法留住他。尽管实习还没结束,还没毕业,此时的他已经是安徽安泰医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成部的骨干了。在得知叶连宝考研并达到国家分数线后,余总愿意出钱找人送叶连宝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学习,毕业后回公司上班。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此时的叶连宝不想受到太多的约束,婉拒了余总的好意。2003年7月,尽管收到了江西中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由于家庭贫困,家人反对,这时的他也没有考虑太多读研的事,在公司带教老师的引荐下,他找到一份工作,去了合肥信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高嵩、股东宗国军、査大俊,叶连宝的恩人,挚友)。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得到了公司高层的重视和厚爱。董事长高嵩愿意真心的、不求回报的帮助这个年轻人实现读研的梦想。
读研:曲折人生路上艰难的跋涉 说到考研,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大学毕业时,已读了四年本科的他,想考研,但又不想为难家里,不想再要家里出一分钱。因为家里已是一贫如洗了。2003年考研时,叶连宝报考的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考了327分,超出了国家线30分,排名第12位,该所招15人,但由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离该院英语线差2分(这是第一年知名院所英语自己定线),没办法录取。但由于不想错过读研的机会,他努力寻找机会调剂。得知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接受调剂生,他想亲自去找导师。但是,当时处于非典时期,不能外出。怎么办?于是,他一个人壮着胆子偷偷乘火车去江西找导师。人生地不熟,有事都难办。幸好到达江西中医学院时,他碰到一个热心的导师,愿意带他去见陈晓东副教授(叶连宝读研的导师,如今的挚友)。恰好陈老师第一年带研究生,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经费,也没有经验,报考的人少。叶连宝没有考虑这么多,跟老师说只要愿意给他学习机会就可以,陈老师同意了,并在录取意见上签了字。叶连宝偷偷回到了合肥,也没告诉同学们这个过程,因为非典,更因为他自己心里清楚调剂生是要交学费的,当时学费每年是5000元,住宿费每年800元,还有生活费,这对于刚刚上完四年大学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什么不读研?”不到几天,他所在的合肥信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高嵩热心地问。
“穷。”叶连宝就一个字回答。
“去读研吧,考上不容易。”老板好心劝他。
“去读吧。”又过一周,老板再次劝他说。
“穷,没钱。”叶连宝很无奈地说。
当时,上班一个多月,老板以各种名义给他发了将近一万元钱,每次叶连宝谢绝工资之外的收入时,高老师都说“收下吧,就当是我对你的先期投资。”要知道,那时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在合肥上班工资也就2千元,其实,这个好心老板是在暗中支持他。“小叶,你还是去读研究生吧!考上研究生不容易,你还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说。叶连宝来到高董办公室,对高总说:“高老师,我认真想了一下还是去读研,以后再回报您。但是我没钱,想向您借点,以后还给您。”高董欣然同意了,并隆重的欢送了叶连宝去江西中医学院学习。很快,一年就过去了,这一年叶连宝刻苦钻研,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并获得了优秀研究生称号,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期间跟随导师去了知名学府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两个月,真正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暑假即将到来,叶连宝开始着急了,接下来两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怎么办啊?他想起了去江西读书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满洲教授(朱教授是余世春董事长和高嵩董事长的好朋友)跟他说的话:“小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我这里完成研究生科研课题,我会负责你的学费和生活费。”一放暑假,叶连宝立即回到合肥中科大找到了朱教授,朱教授非常乐意接受他,但前提是要自己的导师同意。叶连宝立即与自己的导师进行了沟通,并接受导师提的要求。导师电话里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他还没来得及从兴奋中走出来,导师突然打电话说不同意这么做,必须在导师这边完成科研课题。都快开学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和无奈,学费生活费不说,导师的条件根本没法子完成科研课题,完成不了课题肯定毕不了业,怎么办啊?叶连宝把自己的情况反映给了研究生学院的领导,正巧的是当时南昌第三人民医院到研究生学院招研二的学生去协助筹建毒物药物分析研究所,且毕业后视能力留下,他去参加了面试。经过多轮面试,叶连宝深得医院领导喜爱,很快就谈好签订了协议,医院为他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并承诺送他去相应的单位学习提高。这样,叶连宝在这里,一边读研,一边工作。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很强,在他的努力下,2005年暑假,医院投资200多万的研究所很快就建起来了。“这一年生活非常的充实,也非常的繁忙,几乎成了超人,白天忙自己的科研课题,晚上和周末到医院进行研究所装修设计、各种仪器设备的采购、各种读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为了提高自己,还去了南昌市公安局、江西省公安厅学习毒物药物分析,利用寒假去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他告诉笔者,这一年他同样获得了优秀研究生称号,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毕业课题的工作基本完成,并顺利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一年,他再次去了南京大学学习并阅读了大量外文科研文献,这为他后来发表外文文章并成为多家外文杂志的审稿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转眼研三就到了,这边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那边医院领导要求尽快开展工作,他索性住到了医院办公室,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就这样到了2006年的元旦,毕业论文也写好,研究所运行也步入正轨,该要考虑工作的事了。根据双方的合同,医院有优先留他在医院上班的权利,医院上千号员工,人事部门根本没想到他工作的事情,他非常的彷徨,如果医院不留他,很可能耽误找工作,如果主动找工作,医院不同意那又怎么办啊?经过再三思考,根据法律顾问的建议,他主动提出了非常希望在医院上班申请,条件是:不能有试用期,要解决启动经费、住房等一些基本生活的问题。“同济大学毕业的到我们这都有试用期,你不能例外。”招聘方很不高兴地回答。医院这句话深深的伤害了他的心。“毕竟在这工作了两年,也完成了医院的工作,能力已得到体现,没有试用期很正常。再者,同济大学的就一定很牛吗?”他愤愤不平的告诉笔者。当即他就决定无论医院提供多好的条件,他都不会在这上班。但谈何容易啊,医院两年在他身上花了三四万,按照合同规定要十倍赔偿啊!去意已决的他,一边找工作,一边苦思冥想解决办法。尽管当时有很多工作机会,一直都不敢应聘。直到2006年6月19日,省里规定的缓派时间到,他才大胆的到广东和现单位广东药科大学签订了劳动合同,回到学校办理完各种手续,拿到档案、户口等材料才偷偷南下,到广东上班直到现在。这一年,他继续拿着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还拿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最高奖学金“一方优秀研究生奖学金”3000元,这一年他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
工作:拼搏进取 让专业焕彩 广东人才济济。到那里找工作都不容易。一般情况下,硕士进不了高校,即使进了也只能做后勤工作,做不了教学科研。当时,该校的药物化学教研室需要一名男士,他去参加面试。“我是农村人,能吃苦,不计较得失。”他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参加招聘的几个老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在当时参加面试的两个博士和一个硕士中,他们毅然选择了这个看起来不咋样的硕士。于是,2006年他进入广东药科大学工作。刚开始,他做助教,只能打杂。由于刚到学校,小硕士,没有科研启动经费,没有安家费,这对于刚来学校的他来说除了教学,几乎做不了任何事。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他刻苦钻研,常常工作到晚上11点才乘车回宿舍。同时,他深知在高校不做科研,发不了文章,拿不了课题,晋升不了职称,但对于教授、博士一大堆的高校来说,一个小学校毕业的的硕士怎么做科研?做得了科研吗?政府不会给你批课题,那经费哪里来?这时的他有些后悔,当初真的不应该离开那家医院。好在他明白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的道理,一段时间的踌躇后,他决心主动去找企业,但企业怎么会相信一个刚毕业的小硕士呢?他主动给企业写信,告诉企业做不出产品不要企业一分钱报酬,产品做出来再说,企业只需提供基本的实验材料就可以。这样,几家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他开展了合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部分企业开始主动找他。就这样,他有了自己的科研经费,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优秀学术论文,并于2009年成功晋升讲师。这下有了工作基础,又是中级职称,又有自己的实验室,可以拿些政府项目了。还算顺利,他接连得到了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战略核心技术公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政府项目的支持,累计科研经费100多万。这在学校这个层次的教师中是罕见的。有了经费的保障,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叶连宝科研搞得有声有色,他先后在国际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授权3项,并成功为多个企业解决了许多工艺难题,很顺利的于2013年通过副教授资格评审,晋升副教授,2014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在此期间的2010年,他参加了全国统考,考上了博士,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所学专业为药理学。读博三年,读博期间在导师吴曙光教授(吴曙光教授为部队将军级教授,曾为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长)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博士论文成果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6篇, 2013年他顺利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叶连宝说导师的人品、对科学的态度在他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独自香。现在,在专业研究方面,他做得非常出色。据了解,他的研究室,在广州乃至全国也是比较好的。刚毕业时,他主要做一些原料药制备工艺改进,力求降低原料成本。最近几年,他开始仿制一些抗肿瘤药物,“药价尤其是进口药价昂贵,老百姓用药压力大,目前国内创新还跟不上,做做工艺改进,做做仿制,降低药物成本也不失为一种造福百姓用药的途径。中国这么多百姓,每人平均节约1块钱,那也有十几个亿啊!”他跟笔者说。目前,他是10多家国外杂志的特约审稿人,多家国内杂志的特约编委,是美国化学会和美国生物医学会会员,中国毒理学会会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会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医学科学项目评审专家,是广东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顾问。“做专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叶连宝充满自信地如是说。他深知,做学问必须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他更懂得,成绩只是属于过去,知识永远没有止境。他非常期望自己在2017年晋升正教授资格,这样他平台更高更宽,更容易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能够更大限度施展自己的才能本领,把科研工作做好。 叶连宝虽在外地,但他的家乡情结很重。他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时刻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并想尽千方百计回报家乡。宿松的养殖户傅阳兵养水蛭,夏友眀种瓜蒌,他都热心地到实地进行帮扶指导,并让他们取得了别人的信任,有了较好的发展。“发展自己,回报家乡。”这不仅是叶连宝内心的真实想法,更是他工作中的实际行动。
浪子回头金不换。叶连宝虽然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决心努力奋斗,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用自己所学的扎实学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祖国医药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从顽童到药学专家_____记宿松籍广东药科大学博士、副教授叶连宝 吴金旺 - 宿松古今纵览 - 宿 松 古 今 纵 览
吴金旺,1968年6月出生于当时的梅墩公社李河大队(今破凉镇车河村)。县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安徽青年报》、《安庆日报》通讯员,安庆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县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所教班级4次被评为安庆市先进班集体,2次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课题实验学校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发表新闻、论文等600余篇,辅导学生获奖或发表文章60多人次。邮编:246500,手机:13866068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