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青春里 宿松中学 宋佳英 有一首诗最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丽,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亮丽,那就是青春。 一谈到青春,就会想到那蓬勃的朝气。像青翠的嫩芽,努力伸展着,向阳生长;像河水中的一滴,努力奔跑着,向大海迈进。 青春是美好的,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人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我的爸爸,每每回忆起他的青春岁月,言片语中,虽苦犹荣,令我们致敬父辈,致敬那逝去的青春!有人说,孩子对父亲的崇拜只存在于自己小时候,源于那时的天真蒙昧,而我认为爸爸是我永远的英雄,因为他教会了我很多。 我的爸爸,就像一粒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孩提时,虽家贫但也生活得开心美满。爸爸总是光着脚丫跑到田边的道上,听蛙声,听虫鸣,看麦浪,闻荷香,与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一溜烟的功夫,童年就过去了。渐渐长大的爸爸明白了家中生活的不易,昔日的童真稚趣此时多了一分成熟与责任感。爸爸曾笑着对我说,那时村里只有一口井,离家有许多里路,为了帮家里多分担点,便决心去挑水。用一根扁担穿上两个木桶,爸爸出发了。他小跑着过去,哼着欢快的曲调,将两个桶穿满水后,爸爸半蹲着,咬咬牙,将扁担慢慢撑起,脸涨得通红,仿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硬是把水一步步地抬了回去。为此,爷爷奶奶还奖励了他,那天晚上,爸爸的稀粥换成了半碗白米饭。 再长大点,爸爸就要去读中学了。第一次远离家门的爸爸,有点不安,有点迷茫,但更多的是期待,是喜悦。早晨,公鸡鸣啼,阳光高照,带上简单的行李,老爸出发了,耳边是爷爷奶奶的叮咛嘱咐。老爸总是回忆说,在学校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每个星期两三块零花钱都要用来买文具,那么一点儿小铅笔头都舍不得丢掉,草稿纸写得密密麻麻,生怕浪费了一点空余。每天的午饭是最令人满足的,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就着从家里带来的腌菜,虽没什么滋味与营养,但在那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很幸福了。傍晚,乡村的夜,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老爸还在奋笔疾书,几扇窗子染上蜡黄的光,融入月色。 我总是对老爸的青年生活充满许多好奇,那么苦的日子,既要帮家里分担,又要为自己奋斗,小小的稚嫩的肩膀,扛着多大的重量。老爸每和我谈起这些往事,嘴角都带着淡淡的笑意,那是对自己已逝青春的追忆,还是对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肯定?我不知道。我深深地受了老爸的影响。相隔二十多年的青春,中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我们,不知要比那时的他们幸福多少倍,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但有些宝贵的东西,却被我们丢掉了,感谢爸爸,让我醒悟。 当我被妈妈喊去干家务,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时,我想起了老爸青年时主动承担家务,做的远比我多,比我累,劳动的惰性就转变为积极性了。 当我在埋怨食堂的饭菜不可口时,我想起了爸爸青年时用腌菜配白米饭的日子,面对桌上的三菜一汤,我不禁羞红了脸。 当我一本一本地往书柜填课外书时,我想起了爸爸那视若珍宝的《路遥文集》,那发黄的,似一碰就碎的纸片,压在我的心头喘 不过气来。那是爸爸青年时期心灵的慰藉,是对知识的向往。当今社会是知识丰盈的时代,而我又有多久没认真品过一本书了呢? …… 父辈留给我们的是大好河山的物质基础,更是源远流长的精神食粮。社会进步犹如江水奔腾不息,但我们真正需要守望的是那一份初心。愿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为美好的明天接续奋斗! 指导老师:孙伟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