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黄梅戏真正发源地当属宿松

[复制链接]

2013-5-16 10:14 43137 26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1 20:11

草根艺人 11#

2012-11-1 20:11

我县广大关心黄梅戏事业朋友们、请你们关注如下网站。
国家文化部(非遗)   http://www.ihchina.cn/inc/guojiaminglunry.jsp?gjml_id=204
国家非遗在线视屏:http://www.zgfyw.net/fyvideo.asp?Page=2
安徽省政府网:http://app2.ah.gov.cn/zjah/mainmenu.asp?kind=lswh&name=ahxq
安庆政府网    http://www.anqing.gov.cn/a/anqing/lishi/2010/0628/155.html
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http://210.45.168.34:8080/07/hmx/jxzy/jxdg.html
安庆黄梅戏博物馆:http://gb.cri.cn/1321/2010/01/25/1766s2740969.htm

上述网站对黄梅戏发源地有清楚的认定,敬请朋友们查阅核实。

俊风吹拂 发表于 2012-11-1 20:46

俊风吹拂 12#

2012-11-1 20:46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1 20:11
我县广大关心黄梅戏事业朋友们、请你们关注如下网站。
国家文化部(非遗)   http://www.ihchina.cn/inc/guo ...

抱残守缺,生搬硬套,固步自封,不越雷池一步,这就是草根艺人、一介农夫、踏遍青山之流的行为、思想方式。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2-11-1 21:21

通德江南虎 13#

2012-11-1 21:21

俊风吹拂 发表于 2012-11-1 20:46
抱残守缺,生搬硬套,固步自封,不越雷池一步,这就是草根艺人、一介农夫、踏遍青山之流的行为、思想方式 ...

{:4_94:}一针见血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2 06:31

草根艺人 14#

2012-11-2 06:31

楼上本县两位网友,本人再次向你们重申我不是廖道安的儿子更也不他的女儿,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据我所知,廖老师的文章观点在本安庆各县地方都存在,然而国家文化部和本省及本市政府直到今天并没有采纳象廖理南之类学者观点,始终把“黄梅戏发源地”定位在湖北黄梅县而非安庆某一个县,我不仅要问楼上两位先生,廖老师把国家通不过观点强行播入地方官书是一个什么行为,难道果真的是提升宿松文化吗?宣传宿松文化品牌吗?事实并非如此,我个人认为他这样做是提高他本人名气,(其实他本人也非常地清楚黄梅戏发源地在黄梅县),从他回复不了本县一位黄梅戏业余爱好者踏遍青山网友许多提问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他除了了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媒体转载其大作外,就再也没有办法应付内行读者们的提问,我不仅再次试问廖老师,国内新闻媒体转载你的文章,是代表或者是认可你的文章观点呢?你必须就此问题向宿松县本网站朋友作个说明,如有那一家网站认可你的文章观点,请你报上媒体单位电话,本人和其它人一起亲自打电话核实校对,并把媒体回复内容向本宿松关心黄梅戏爱好者作个答复如何,你廖理南觉得此主意如何?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2 10:07

踏遍青山 15#

2012-11-2 10:07

俊风吹拂 发表于 2012-11-1 20:46
抱残守缺,生搬硬套,固步自封,不越雷池一步,这就是草根艺人、一介农夫、踏遍青山之流的行为、思想方式 ...

还有意思说别人“抱残守缺,生搬硬套,固步自封”?归纳的所谓十几个第一,哪一个不是“抱残守缺,生搬硬套,固步自封”?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7 23:48

踏遍青山 16#

2012-11-7 23:48

宿松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宿松决不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大量历史资料证明:从黄梅县传到宿松的是黄梅采茶戏,并非采茶歌。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毫无事实依据。凭什么说从黄梅县传到宿松的就一定是采茶歌呢?民国9年《宿松县志》明确记载: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不懂就不懂,不要装懂,腰里挂个死老鼠——冒充打猎人。前几年,就因为韩再芬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庆。”,你装模作样批评韩再芬老师“术业有专攻”。人家韩老师从小跟班学艺,在黄梅戏圈子里,摸爬滚打近30年,专业知识就不如你?不要以为在县志办干了几天,发了几篇文章就了不起,仿佛你比专家还专家,比学者还学者。你又比别人“专”多少呢?你又比别人“攻”了多少呢?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2-11-8 08:34

一介农夫 17#

2012-11-8 08:34

我支持踏遍青山网友的观点!在学术上要事实求是、不要在网上把国家和政府官方通不过的文章观点拿到网上哄骗我们宿松人特别是年轻人。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15 23:25

踏遍青山 18#

2012-11-15 23:25

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皖江春 发表于 2013-5-16 10:08

皖江春 19#

2013-5-16 10:08

本帖最后由 皖江春 于 2013-5-16 10:10 编辑

  廖理南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地在论坛抛出《华夏纵横》杂志发表《 黄梅戏发源地当属宿松—— 解开王兆乾晚年承认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缺乏理性的思考”之谜》之后,他自以为当事人王兆乾、陆洪非、孟晋先生已逝世多年,死无对证,可以无中生有而高枕无忧、瞒天过海,殊不知安庆《黄梅戏艺术》杂志社保存的历期杂志,可以证实这篇文章虚构捏造宿松无人接待而去黄梅的虚假事实。现将在杂志社查阅的资料摘录如下:           
       2007年03期 《黄梅戏艺术》发表秦之先生的《黄梅戏源自何处》一文载: “ 王兆乾先生所著《黄梅戏音乐》脱稿于1952年,由安庆市文化馆油印了几十份,1953年5月安庆市军区文工团又翻印了一次。同年下半年,王兆乾先生奉调至安徽省文化局音工组工作,11月份与陆洪非、卜炎先生同到江西、湖北部分地区调研,回来后,对原稿作了一些修订,1957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正是此书第一次提出了“源自湖北”的推论。”文中说, 2002年何成结先生采访陆洪非先生,问及当年与王兆乾先生、卜炎先生去黄梅的意图。陆老说,  “1953年的湖北之行,是为了寻找音乐和剧目上与安徽黄梅戏相似相近的证据。”
      2000年02期发表《黄梅戏艺术》发表王兆乾先生的《<天仙配>和<女驸马>的发掘和改编》一文中说:“1953年,和陆洪非、卜炎二同志去湖北、江西考察黄梅戏,洪非正着手整理《天仙配》的全本。我当时只以音乐为己业,对整理剧本的事并不经心。”
      1986年01期《黄梅戏艺术》发表学犁先生的《“衣锦荣归”后 黄梅艺苑新》一文说:”首先带来黄梅戏在安庆地区发展、成长的喜讯,是陆洪非、王兆乾、卜炎等三同志。他们于一九五三年秋,在安徽省文化局支持下,到黄梅县城、孔垅等地工作了十余天,与黄梅县的老艺人梅重喜、余海先、乐柯记、项雅颂、熊利华、项官炎及社会上的老观众、老知识分子进行了座谈、录记唱腔、核对传统剧目、挖掘稀有脚本、调查历史沿革。……“     
      以上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证明王兆乾、陆洪非、卜炎先生黄梅之行的目的是”寻找音乐和剧目上与安徽黄梅戏相似相近的证据“,并没有去宿松的打算和安排。让人深感痛恨的是秦之先生的文章说王兆乾先生日记记载,1953年11月14日,王兆乾先生一行”自九江渡口到小池口(黄梅),搭汽车五十华里到黄梅县孔垄镇……“,后由九江坐船回安庆,到宿松没有人接待而去黄梅完全是子乌虚有;更令人痛心的是王兆乾先生生前从没有否认过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的观点,只是在2007年10月《黄梅戏艺术》编辑部主持召开的”黄梅戏源头再探讨“会议上,有人说王兆头乾先生表示,黄梅戏源头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而廖理南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在秦之先生的文章中根本就找不到王兆乾晚年承认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缺乏理性的思考”的字样,完全是廖理南一手虚构捏造的”文字游戏“。当有一天王兆乾 先生的儿子王小亚先生看到这篇”杰作“,真不知有何感想!当网友们看到以上历史真相,还会继续相信廖理南的谎言吗?
       以上所言,如有网友不相信,可致电《黄梅戏艺术》杂志社查询。电话号码:0556——5574135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5-16 10:14

一介农夫 20#

2013-5-16 10:14

皖江春 发表于 2013-5-16 10:08
廖理南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地在论坛抛出《华夏纵横》杂志发表的《 黄梅戏发源地当属宿松—— 解开王兆乾晚 ...

我完全相信你、并且力挺你,你是宿松人民的好男儿,不为名、不为利,为的就是一个“正义”二字,黄梅戏发源地是不是宿松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公正还原黄梅戏真实历史,靠弄虚作假出名不是好人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