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诚征意见,重在弘扬——评说黄梅戏剧本《义渡》

[复制链接]

2013-8-1 08:11 86667 68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7-30 12:36

春风化雨 11#

2013-7-30 12:36

本帖最后由 春风化雨 于 2013-7-30 13:04 编辑

       青山网友做人做事总是这么耿直,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尽管你提出的意见很精准,剖析很到位,建议也很中肯,但通德网友不一定领你的情,因为你没有读懂“诚征意见,重在弘扬”的实际意义。人家廖理南先生对通德先生的剧本十分看好,曾让他将另一剧本《调妻》投给《黄梅戏艺术》杂志社发表,而你却在这里妄加评论,说三道四,你就是一个苕!值得庆幸的是通德网友算是给你面子,不然,也像廖理南先生那样发一回帖:你写一个剧本让我看看!岂不尴尬?我相信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像青山网友那样在此发表意见!      
      顺便说一下: 6月26日,省文化厅发布征集令,花50万征集好的黄梅戏剧本,而且剧本字数要求不多,关键在于题材,通德网友可去试一试,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另:  第三场县堂请愿中的“县堂”二字比较生僻,而且与第一场学堂听真句式类同,可否换一个比较通俗的常用词;第六场 皇恩至上中的圣旨落款不规范,没有“钦哉”这个说法,应该改为“钦此”,“敕命之宝”是皇帝的玉玺,戏曲剧本没有必要像小说那样表述, “嘉庆元年(1796)敕命之宝”一句可以删除。






人间正道 发表于 2013-7-30 17:26

人间正道 12#

2013-7-30 17:26

楼主先生(通德江南虎)
你会不会也象理南先生那样,对待爱提意见读者也要求人家写出剧本呢??
皖江春 发表于 2013-7-30 17:37

皖江春 13#

2013-7-30 17:37

本帖最后由 皖江春 于 2013-7-30 17:44 编辑

发帖是一种心情,看帖是一种修养,回帖是一种美德 。通德先生既然是诚征意见,怎么又叶公好龙呢?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3-7-30 21:01

通德江南虎 14#

2013-7-30 21:01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7-30 12:36
青山网友做人做事总是这么耿直,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尽管你提出的意见很精准,剖析很到位,建议也很 ...

谢谢!对青山先生的回复,我是严谨的,没有马上回复,请见谅!包青山先生满意,别说风凉话,好吗!知恩不报,非君子也!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7-31 06:59

一介农夫 15#

2013-7-31 06:59

我预祝通德江先生成功,从他私人发表剧本就可以说明他是一个不错的文人,剧本不是人人可以写的,没有一点扎实功夫是不行的,我深信他和踏遍青山一样是我们宿松民间界高手。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7-31 10:24

春风化雨 16#

2013-7-31 10:24

本帖最后由 春风化雨 于 2013-7-31 10:40 编辑
春风化雨 发表于 2013-7-30 12:36
青山网友做人做事总是这么耿直,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尽管你提出的意见很精准,剖析很到位,建议也很 ...

一般清代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开头为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结尾套语一般都用钦此。


圣旨2.jpg

圣旨1jpg.jpg

戏曲语言是通过道白和唱词表现的,本人孤陋寡闻真没有看到过剧本上有 “ 嘉庆元年(1796)敕命之宝 ”这样的表述,无论是戏曲还是影视,钦此之后的年号等都予以省略。


舆论监督员 发表于 2013-7-31 12:21

舆论监督员 17#

2013-7-31 12:21

先生义举!
舆论监督员 发表于 2013-7-31 12:22

舆论监督员 18#

2013-7-31 12:22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7-31 13:47

踏遍青山 19#

2013-7-31 13:47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3-7-31 14:03 编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人对事言溢美之词易, 道批评意见难,不知不觉中就会伤害人、得罪人。戏剧界有一句名言:十年磨一戏。道出了戏曲创作台前幕后的艰辛。本人出于内心十分看好《义渡》义薄云天这个题材,更希望通德网友能把握机遇、获得成功!最佳捷径是请一位有戏曲剧本创作经验的编剧老师加以指导,门外汉把这个剧本吹得再好,或一钱不值都是毫无意义的。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3-8-1 08:11

宿松布衣 20#

2013-8-1 08:11

本帖最后由 宿松布衣 于 2013-8-1 08:47 编辑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7-29 14:17
拜读先生大作,其心可鉴,其义可嘉,其情可赞。尽管先生为了他人对我产生过多偏见,有许多看不惯、憋 ...


青山兄过谦,我对这些掌故也只是略知一些。《六尺巷》剧本能够成功离不开客观原因,例如主人公的地位,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熟知。郑先生的《义渡》一作讲述的是平民的义举,剧中没有大人物、也没有大的制作团队,所以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当然主观因素更重要,相信经过更加仔细的锻造先生会成功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