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诚征意见,重在弘扬——评说黄梅戏剧本《义渡》

[复制链接]

2013-8-9 23:39 86669 68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3-8-1 09:51

通德江南虎 21#

2013-8-1 09:51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7-29 14:17
拜读先生大作,其心可鉴,其义可嘉,其情可赞。尽管先生为了他人对我产生过多偏见,有许多看不惯、憋 ...

答谢"踏遍青山"先生

“踏遍青山”先生:
您好!
       衷心感谢先生高论!如果我在戏曲剧本创作有所成果,先生无可逃脱就是我的第二轮老师。
       老师对我这个学生费心了!
       俗话说得好:不打不相一识,不打不成交。我们曾为廖先生对黄梅戏论有过敌视,但我一向是就事论事,以和为好、以和为贵。谢谢推荐《六尺巷》,看了一下午,长见识了,自己差距天上地下。
       我信服你对黄梅戏历史的了解,佩服你曲艺知识的研究。本人总认为黄梅戏归属问题是一个很难说清的话题。原因有二:过去,戏子是最下等之人。1、官家认黄梅戏为淫戏,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见载典史;2、民间黄梅戏虽盛——生存中求发展,因其世俗偏见,家谱记载无寻踪迹。二零零一年二月七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上明确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所以正史、方志和家谱没有点滴关于黄梅戏的记述,现时代要寻其能真正人人亦云的源!很难。人人皆争,百花齐放,正常。假若廖先生的观点得到证实,我乐!他乐!你不乐吗?有正就有反,有是就有不是,争论是好事~~~扯远了!打住。
       争论是一个未知数,我们没有那么多经历。我说我们不如来呵护她——多看多听;弘扬她——多宣传多推广,有爱好、性趣、能力写剧本,也不失为一件快乐之事!象先生你就有此才!“皆出手时就出手”,象先生您对我剧本的高论!不是真的感谢,我也不会用两三天的时间,终于完成此不成敬意答谢。
       再次感激,真的很想您能看到我《义渡》的全剧本!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8-1 14:07

踏遍青山 22#

2013-8-1 14:07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3-8-1 14:26 编辑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3-8-1 09:51
答谢"踏遍青山"先生

“踏遍青山”先生:

      谢谢!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剧本应该怎么写?不是我谦虚,我真没有创作戏曲剧本的经验,实在是提不出具体修改意见。认真拜读了通德兄发在网上的三场戏的内容和六场次的名称,基本有一初步认识,暂可不看全部内容,避免误导。个人认为抛开剧情等因素,按照戏曲的基本规律,一台大本戏的时长一般控制在2——2.5小时之内,其中包含场景、舞美、灯光、道具置换时间。如按六场次分割,每场次的场景说明、道白、唱词应该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宜,每场字数在2500字左右,全剧总字数须达到15000字左右(含说明文),否则只能算是一台小戏,不具备大本戏的规模。
       我注意到春风网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 说省文化厅正在征集黄梅戏剧本,最关键的是剧本字数要求不高,重在好的题材。通德网友可在网上查一查剧本征集启事,在经过编剧老师指点修改之后,我认为可以投过去试一试。同时,要想办法争取县文化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让更多的人有智出智,有艺出艺,那怕别人只提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否定的意见,我认为都是宝贵的,难得的。要知道资深编剧王晓马先生2007年创作《六尺巷》时,是六易其稿,多次推翻重写,最终才获得成功!编剧之路是非常艰辛的,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是不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8-1 14:16

踏遍青山 23#

2013-8-1 14:16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3-8-1 08:11
青山兄过谦,我对这些掌故也只是略知一些。《六尺巷》剧本能够成功离不开客观原因,例如主人公的地位, ...

布衣兄看问题总是这么精准,剧中没有大人物、没有大的制作团队说到了关键处,但小题材中有大乾坤,小人物也能演变大题材。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希望之灯不灭,奇迹总会出现。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3-8-1 15:44

宿松布衣 24#

2013-8-1 15:44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8-1 14:16
布衣兄看问题总是这么精准,剧中没有大人物、没有大的制作团队说到了关键处,但小题材中有大乾坤,小人物 ...

其实我还有一层意思是张氏父子乃清初朝廷重臣,他们的那段故事也算家喻户晓吧,加上拿名人说事传播力度更大,名人效应嘛!我也相信小人物必能成大器,但这一点多么艰难啊,郑先生的作品除先天的条件外必须有外因的协助,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给予支持、关心!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8-1 16:34

一介农夫 25#

2013-8-1 16:34

如果理南先生能象通德兄弟先生这样和踏遍青山网友在网上就学术问题真诚交流那就好了,可惜这个理南先生因态度生硬不直接回复读者学术质疑,硬是把我们打入另类,说什么我们是廖道安一伙的,或者是那一家子人,你看看人家通德兄弟是多么的谦虚,没有任何的架子,和踏遍青山、宿松布衣在网上交谈是多么地认真和负责,我在这里预祝通德兄剧本能顺利地通过为我们宿松人争光。
皖江春 发表于 2013-8-1 17:12

皖江春 26#

2013-8-1 17:12

本帖最后由 皖江春 于 2013-8-1 17:32 编辑

看到青山网友与通德、布衣网友坦诚交流的帖子,使我想起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在《申鉴》中说的一句话:“不闻不论,则智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但是,若对待别人的评论,那怕是批评、指责的态度不够坦然,甚至爆粗口诋毁人家,则将会使你的朋友弃你而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也能从你的态度中,得知你是否是一个坦诚的人,或是个骄傲自大的人,或冥顽不灵的人,心理阴暗的人,素质低下的人,无论你水平有多高,名气有多大,影响有多远,都会让人不耻。一个谦虚上进、襟怀坦白、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个能够接受任何批评、建议的人。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3-8-1 21:18

通德江南虎 27#

2013-8-1 21:18

本帖最后由 通德江南虎 于 2013-8-2 07:26 编辑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8-1 14:07
谢谢!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剧本应该怎么写?不是我谦虚,我真没有创作戏曲剧本的经验,实在是 ...


        谢谢您的关心!文没有境界,喜、赏而藏之;爱、宣而传之。
        您关心此文,日后必会正确认识我这个人;我以您爱此文,日后必定会更正确认识你这个人——朋友天下天天好,冤家一个时时多。
       这几天,我都在根据您的意思苦苦易稿,因为有标准、方向,易之也就不难(本人认为,好坏另论)
      本剧本蒙生于第一剧本《调妻》完稿之后。兴增于《宿松筑墩义渡与九姑郑氏》结集《松兹历史文化丛书》。动力于2013年4月20日发信息张馆长,23日馆长两次来电。腹稿几十天,动笔5月9日。草稿岂是六易?小改无数!苦中作乐,苦中求全。7月初看到~~~~~~这是天意、巧合还是心诚!你说我兴趣不逐增?
      文是大家的,一人之言岂合众意?7月底完稿算是告一段落发于网上取众家之言,诚恐,诚心换来真心、真情!
      我会照先生指点去做,成功与否,另当别论,我诚交了友情,诚增了资本。
      再次谢谢!并感激春风、布衣、农夫等关心、关注此贴的朋友!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8-2 05:59

一介农夫 28#

2013-8-2 05:59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3-8-1 21:18
谢谢您的关心!文没有境界,喜之、赏而藏之;爱之、宣而传之。
        您关心此文,日后必会 ...

有你这副态度,我就是力挺你,爱护你。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3-8-2 15:32

通德江南虎 29#

2013-8-2 15:32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8-1 16:34
如果理南先生能象通德兄弟先生这样和踏遍青山网友在网上就学术问题真诚交流那就好了,可惜这个理南先生因态 ...

本人一向是就事论事,以和为贵,以和为好。
举杯邀明月 发表于 2013-8-9 23:39

举杯邀明月 30#

2013-8-9 23:39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3-8-2 05:59
有你这副态度,我就是力挺你,爱护你。

几个不要脸的东西,在这里指桑骂槐,
通德得到你的“爱护”,应该能茁壮成长吧?
也不打听下通德年龄多大了。“爱护”你真有脸说出口。


如果通德对你们态度不好,
是不是也跟在屁股后面咬他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