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雷池纵横] 雷 池 何 在 (之三)

[复制链接]

2013-12-15 15:59 18286 1

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13-12-14 19:02 |阅读模式

论坛编辑 1#

2013-12-14 19:02

                                    雷 池 何 在  (之三)

雷池淡出宿松人的法眼,有多种原因。
不只是习惯叫法、人口迁徙、地壳变化(唐朝时宿松的地壳上升,江西下降,江流南移)还有庐江县县城突然消失的原因。
义乡见证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义乡纪行》(2011-06-16 10:31:40)中依稀看到了这种变化。
    现将原文转贴如下 :

义 乡 纪 行

义乡在宿松之东,约三十里,古代坐船可达,现有汽车直达,一小时而已。
前年,我去过。经太子庙,汽车几乎是顺一条岭梗逶迤而下,到达孙岭,这里就是义乡。
向未谋面的柴李元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陪我在城湾,何湾,如来庵游览,讲述了许多故事,令此行不虚。可见民风古朴,真“义乡”也!
义乡前左右三面是龙湖水域,也就是古雷池,一望无际。当年武穴筑堤之前,长江从此处的长河分流。在水路领先的时代,这里自然是繁华的码头,无怪有个城湾。传说城湾就是龙门县,一夜之间沉没了,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渔民打鱼打到过薛仁贵的金盔。城湾有个金銮殿,前面有左营右营,周勃周瑜朱洪武陈友谅都在这里练过兵,打过仗。而今到处是秦砖汉瓦,有人检到过金砖。城湾旁边是何湾。何湾发生过龙起蛟的事,讲得活灵活现。
何湾原本是何氏居住,而今却是余姓。何湾旁边有一座庙,叫如来庵,由柴姓为主的附近居民养护。汉令张何丹在此处为民求雨,传为佳话。
义乡是何氏发祥之地,岁月沧桑,令人感慨!
回来后,我写下一联,题“如来庵”,并纪念何氏发祥地及汉令张何丹:
心系乎黎庶祈求天公风调雨顺
眼观其沧桑唯愿吾曹嘉言懿行

义乡的传说,决非空穴来风,显然未必无因。
事实上,陈汉山里就有村庄被洪水吞没过 。而长江冲没一个小小的城池,一夜之间任其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就毫不奇怪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义乡才会有秦砖汉瓦,才会有汉令张何丹在此求雨、城池如何一夜沉没的民间传说,才会有以“庐江”命名的“庐江县”突然消失等等历史迷团遗留下来。
历史费猜,透过蛛丝马迹,我们还是依稀可辨历史的真面。

附注:正续编合订本《辞源》,(中华民国四年十月正编初版,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二月续编初版,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三十六年二月正续编合订本第一版---第十五版,定价国币六十元,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它有《康熙字典》所没有的辞条,也有《词海》遗弃的大量词条,是传承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极其珍贵的工具书。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来自亦翁博客,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www.susong1.com

全部回复1

我爱家 发表于 2013-12-15 15:59

我爱家 2#

2013-12-15 15:59

历史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少尉2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339

帖子2010

积分407665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