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从哪里来

  [复制链接]

2012-9-4 16:01 180915 76

举杯邀明月 发表于 2012-9-3 08:43

举杯邀明月 21#

2012-9-3 08:43

黄梅人吹牛,说他们的邢绣娘乾隆年间就唱黄梅戏了,
那为什么1955年之前,黄梅县几乎没人会唱黄梅戏?
为什么还要派人到安庆去学黄梅戏呢???
难道“黄梅戏”在黄梅县失传了上百年?
为什么还要学安庆方言的唱腔呢?
(因为如果用黄梅县方言,大家都不认是黄梅戏)
为什么迟到1956年,黄梅县才上演第一个黄梅戏《天仙配》?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3 10:38

宿松布衣 22#

2012-9-3 10:38

这是前几天和站长私下的聊天记录,站长打了个比方,我回复若打比方这么说更好:黄梅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来到宿松,呆了一段时间就去其他五县,最后在安庆扎根,娶妻生子。最后黄梅家里孩子不幸丢了家谱,只好来安庆复印家谱带回黄梅续上。黄梅想把来松的子孙从安庆那里夺回,是有点荒唐,安庆(宿松等)想证明自己的母亲本身是安庆,不是黄梅,这是不是更加荒唐?所以这种局面有好的结果吗?况且宿松没有人愿意打造,我们说的徒劳,但有些正在被人篡改的事现在不说将来又难说了,我没有大的本事在街头或电视上宣传(效果更好)只有在网上说说,但并非闲聊,每个贴子都有目的,反对他们盲目的逆爱宿松,也是不想误导后人。
.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3 10:41

宿松布衣 23#

2012-9-3 10:41

以下是我昨天修的

                                  “采茶”等只言片语   

       很多人认为黄梅戏的前身是采茶戏,总是在采茶二字上做文章。于是喜欢找出各县名人诗抄中出现的“采茶”字眼来证明自己县里在某个时代就开始有采茶戏。如黄梅人拿出别霁林道光九年的《问花水榭诗集》曰:“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宿松人拿出赵世暹道光年间的《东寅堂诗草》中写的《田家词》曰:“生怕分秧节候差,手叉泥脚水翻花。弯躬不暇伸腰起,却斗高声和采茶。”此采茶只能是民歌小调,没有人会在田里干活时唱戏。由于采茶歌(调)简约欢快,全国很多地方皆有传唱,只是词曲大同小异而已。采茶戏不等于采茶歌,采茶歌是广大劳苦民众所传唱的民歌小调,采茶戏则是由采茶歌为母体创作的戏剧,仅被采茶戏艺人所掌握。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3 11:17

宿松布衣 24#

2012-9-3 11:17

这样跟说吧,考证过程中拿建制来界定文化很可笑,文化没有界限.除非你有确凿的证据这个事物只有某个地方有,那么可以精确的冠名,如湖北民歌、安徽民歌,你要说黄梅民歌、宿松民歌那就闹笑话。我上次和黄梅一朋友去太湖,谈及民歌他回忆小时听的《十指尖尖搭姐肩》,我俩一问一答一人一句唱得很过瘾,实际这首歌在大别山很多地方都有,所以只能说湖北民歌,黄梅版本或安徽民歌宿松版本。我为什么老是强调大别山文化,而不提倡朱夫子的皖江文化就是因为他仅对自己的家乡安庆老六县了解,虽然只为皖人服务但他做了一个小贡献,就是集中了安庆及周边地方文化。你还记得我们以前经常说的“舞”字,如“舞饭”,又如“你家今朝舞滴么事好伙食啊?”。这里的“舞”是楚人创造的,楚人重巫,在做法术时要配以舞蹈,所以舞就是巫。这种用法上至合肥,下至武汉,诸如这类事物你总不能叫安徽湖北方言或皖鄂方言吧?恰恰我们这些围绕大别山一带的文化相同,所以只能叫大别山文化。我还想听举杯兄的高见。
人在他乡 发表于 2012-9-3 16:19

人在他乡 25#

2012-9-3 16:19

做为宿松人,都应该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3 17:34

宿松布衣 26#

2012-9-3 17:34

人在他乡 发表于 2012-9-3 16:19
做为宿松人,都应该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

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无话可说,请站长删了此贴,我把真实的东西永久保存,拿给真正想了解历史的人看.但我想说的是这世上没有哪个对宿松有我那样的深度,那样的痴迷.
举杯邀明月 发表于 2012-9-4 11:00

举杯邀明月 27#

2012-9-4 11:00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3 10:38
这是前几天和站长私下的聊天记录,站长打了个比方,我回复若打比方这么说更好:黄梅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来到 ...

你这种比方肯定打错了!
黄梅戏不是黄梅戏的“儿子”。
黄梅县提供的只是一颗鸡蛋“采茶调”。
在安庆孵化成一只鸡——黄梅戏剧种。

地方民歌、地方剧种,最大特点就是地方方言。

采茶调在黄梅县不可能形成戏剧,
它完全不具备“蛋孵化成鸡”的条件,
这可能是很多考证者忽略的一个方向。
为什么?
黄梅县地处偏僻,还老发大水出门讨饭,从来就不是某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没有哪一种剧种,是在穷乡僻壤诞生的。不信?你可随便去找一个反例!

而安庆府,是当时与南京、武汉齐名的长江重镇,
是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官商云集,有强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和需求。
所以安庆边的怀宁,能涌现很多草台班子,就像北京边的天津卫。

民歌你采茶或割谷都可以唱,寡户佬一个人都能唱,或两三个人唱,
但是要唱一台戏,是个系统工程,要有很多人和设备,道具、戏服、乐器。。。
而且,还要很多脱离农业生产或半脱产的专门艺人和学徒。

黄梅戏的产生和成熟,需要资金孵化,那就是官商大户买单,
婚丧嫁娶或过生日,请班子来唱几天戏。

由于很多徽商在外,他们有需求,黄梅戏班才能随这些商贾到扬州、南京、上海等地。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4 12:06

宿松布衣 28#

2012-9-4 12:06

举杯邀明月 发表于 2012-9-4 11:00
你这种比方肯定打错了!
黄梅戏不是黄梅戏的“儿子”。
黄梅县提供的只是一颗鸡蛋“采茶调”。

你理解错了,我打比方是说黄梅戏的"祖宗"是黄梅。
黄梅县提供的不是采茶调,而是采茶戏,两个概念.(采茶调就是采茶歌,很笼统,宿松早就有,宿松融进的是黄梅采茶戏,在这之前宿松是没有的。)
地方民歌、地方剧种,最大特点就是地方方言。采茶戏(不是采茶调)本身就是山乡小戏,而安庆在民国时期也只是吸收黄梅采茶戏后转变而成的安庆方言的山乡小戏,不是解放后安庆人的《天仙配》、《女驸马》等剧目的产生和安庆戏曲工作者的付出,黄梅戏是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当然安庆人、黄梅人也就没有争论的必要,文化值钱真不好!
举杯邀明月 发表于 2012-9-4 15:02

举杯邀明月 29#

2012-9-4 15:02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4 12:06
你理解错了,我打比方是说黄梅戏的"祖宗"是黄梅。
黄梅县提供的不是采茶调,而是采茶戏,两个概念.(采茶调就 ...

你说到“黄梅采茶戏”,这就对了!
采茶戏很多地方都有,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黄梅采茶戏和黄梅戏,完全是两码事!
就像京剧最早源于四大徽班进京的“徽戏”(也叫徽调,解放后定名徽剧),
但是京剧和徽剧是两码事!

黄梅采茶调(其实就是采茶戏)流传到安庆地区,和安庆地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结合,
还结合了青阳腔和徽调(徽戏)等,完全以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这才发展成全新的独立的剧种!

最早第一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黄梅县根本就没申报,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
只是中间出现变故,湖北方面的攻关,以及文化部主管“非遗”的鸟官不懂装懂,
就把黄梅戏保护区域批成两块:一块是安庆,一块是黄梅县。

黄梅县就像叫花子天上掉下金元宝,
变本加厉,宣传什么“邢绣娘”是黄梅戏创始人、黄梅戏始祖,
黄梅县故意混淆采茶戏和黄梅戏,
无视历史事实,那就是和韩国人一样无耻了!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1800年左右英国人根据中国瓷器烧制经验,添加了动物的骨粉,
产生了一种新的品种“骨瓷”。
你能说骨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吗?你能说中国人是骨瓷创始人、骨瓷始祖吗?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9-4 16:01

宿松布衣 30#

2012-9-4 16:01

举杯邀明月 发表于 2012-9-4 15:02
你说到“黄梅采茶戏”,这就对了!
采茶戏很多地方都有,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采茶戏很多地方都有,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等。而黄梅采茶戏是黄梅县独有,再传至宿松望江等地,最后在安庆成型并发扬光大。京剧不是发源于徽州吗?瓷器不是发源于中国吗?骨瓷不是瓷器子孙吗?“调”是腔调,将腔调融入戏剧叫固定唱腔即曲牌。你是完全否认过程,而仅注重结果,试问,没有过程怎么会有结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演练,共筑校园安全防线今日

  • 宿松s248省道(荆桥至

    s248省道(荆桥至河塌段)道路修复工程不知道

  • 宿松县部署集中打击拒

    4月25日,宿松县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 多方矛盾巧化解 现场

    近日,宿松法院受理了某房地产公司诉某社区委

  • 县作家协会举办王浩林

    四月的阳光温情流泻。4月26日,宿松县作家协

  • 洲头中小与隘口中小校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

  • 宿松公益程岭联络站慰

    4月23日,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