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216、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近日看了腾讯首页一篇文章《成都男子反对女儿上大学 称捡垃圾都比读书强》,心里像吞下一只苍蝇。 文章说,家住成都槐树店路的玲玲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但是她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 ,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打水漂” ,一个创造性的一个词汇,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 ! 玲玲父亲父亲对成都商报记者说,他居住的小区里,仅他知道的至少有10个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家里蹲” 。“那些人的父母家里没得好多钱,好多还是借钱送娃娃去读大学,结果呢?读出来要不就是没工作,在家啃老,要不就是父母又花几万元去帮娃娃找工作,读大学有啥子用?” 玲玲父亲认为读大学是“肯定是失败的投资” 。他用自己举例说,自己就读了个小学,出来还拉过三轮车,做点小生意,都能赚到钱,比好多大学生都赚得多。现在他在槐树店路附近买了套房还买了个小铺面,靠着这个铺面做着小生意。 玲玲父亲有一本明白账。读大学花8万, 不读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这16万。而且,好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即便大学毕业出来找个工作,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元,“和高中毕业就去打工能赚到的工资几乎一样,浪费了钱还浪费了四年的时间,不值!” 玲玲父亲在与成都商报记者的交谈中不断冒出惊人之语。他说,“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我们门口捡垃圾的每年都能赚两三万,很多大学生出来都赚不到。” 我如鲠在喉,不敢妄加评论。成王败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人所谓“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对成功者说的。我想说说身边的事。 我们学校曾经有一家三个儿子全部考上中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专是金饭碗,于是他成为人人羡慕的家长。现在,他们的父亲都60多岁了,每天笑眯眯地在我们屋里给石匠帮工,120元钱一天。做屋的是我的一个弟弟,现在在广州做大老板,买100多车的轿车,但是这三个中专生都骑摩托车,三个中专生两个教书,当初四处借钱让他们读书的父亲至今还给人打工,一生操劳,我的一个兄弟甚至当面笑话他。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活生生的现实! 有一家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我早晨散步有时会碰见他们的父亲骑着三轮车去帮人架模板,也是120元钱一天。今年我到过他家,至今还住在民房里,那么干旱的季节,家里地下都特别潮湿。一个屋场的人家几乎全部搬到大路两边去了,唯独这两个大学生的家没有钱做楼房。两个大学生的父亲年纪和我差不多,每天匆匆忙忙帮人盖楼房,自己却住在潮湿的民房里。一个农民劳碌奔波供养两个儿子读大学,多么不容易,如今老了,一般年纪的人都颐养天年,成天都在茶馆快乐逍遥,他还依然劳碌奔波。大路边有一栋三间三层造型别致的别墅,格外显眼,那户人家儿子没有读大学。别墅旁边就是他家的屋基,对照是如此的鲜明,反差是这样大! 邻居一个小孩仅仅读了初中,没有毕业,毕业证是我给他补办的。后来到上海打工,现在成了包工头。听说,正在跟老婆闹离婚,有人说,初中没毕业的他找的一个小三居然是一个学习建筑大学的女毕业生!女大学毕业生给初中生当小三!乾坤颠倒,这就是现实! 有两亲兄弟,都是我的学生。哥哥初中毕业后学木匠,后来出去打工,弟弟读书聪明,读了大学。如今,哥哥是大老板,弟弟大学毕业给哥哥打工。一位50多岁的裁缝初中生,成了大老板,他两个大学毕业的外甥都到舅舅公司打工。 玲玲的父母与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态不同,她父亲认为,成绩好坏,并不重要,能够赚钱养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世界,扑朔迷离,太残酷,让人看不懂,想不通。但有一点非常清楚,有钱是大爷,无钱是孙子,这就是现实。 (2013.9.2)(2018/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