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231、我们的孩子怎么啦? 几天前,邻村一位初读二的女孩离家出走。 据说,这个14岁的女孩是晚上跟着三个男孩子晚上走的,而且走时拿去家里的八千元钱。女孩的姑奶奶劝她不要跟男孩走,说“他们把你卖去‘做鸡’”!女孩不听,她要爷爷的手机,说是“打个电话”就拿走了!她把家里的八千元钱也拿走了!她把爷爷的房门扣上,偷偷地走了! 女孩的爷爷忠厚本分,中年结婚,奶奶生了一男一女后离家出走。前年做楼房,去年父亲患病,胃癌晚期,借债做了手术,欠了很多债。后来不堪病痛折磨跳楼身亡,凄惨万分。 八千元钱是她父亲死时亲朋好友出于同情凑的。她母亲今年外出打工,把八千元钱的存折给她,给她和弟弟读书。 学校老师说女孩在初二读书,对学习无所谓,不正眼看老师,家庭困难却爱吃零食。 她成绩不好,辍学情有可原;跟母亲外出打工也算懂事;但是,跟着三个男孩子晚上走就是糊涂;拿走家里的八千元钱则大不应该;拿走爷爷的手机更加大大的不应该! 一大堆想不通的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一代的孩子到底怎么啦?为什么如此不可思议? 我们以前常说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细细想来,我们的孩子行为不端原因正在于此。 今天农村的现实情况是年轻的母亲大多数生下孩子后,孩子就跟奶奶睡。几个月后母亲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喂养,过年回家都不认识爸爸妈妈。以后由爷爷奶奶用车送他们上幼儿园,上小学,回家一个人看电视少儿频道节目。父母亲常年在外,爷爷奶奶还要做田地,只要他们吃饱穿暖,无病无灾就天下太平,谁教育他们?孩子们成天生活在打打杀杀的电视里,少儿频道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父母亲给孩子们爱的惟一方式是多给钱。我们学校一位初二家长说,他给孩子的钱每个月至少是500元,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的。孩子们掉进钱眼里,蜜罐里。都说男人有钱便学坏,不懂事的孩子们有钱更学坏! 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就是两条:念好书,多赚钱。 其二,“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这是什么人都知道的道理。什么是严师?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的严格老师。 然而,现代社会只需要优质课教师,学科带头人,而不需要严师。“严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受排斥的。不少学校年度考核让学生给老师打分,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几乎千篇一律是低分。严师吃力不讨好,教师不敢做严师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是我30多年教育经历积累的心得,也是近年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乐于接受他人的称赞、欣赏、尊重。得民心者得天下。黄鳝服人抓,孩子服人夸!能发现全体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放大其缺点的那不仅是名师,更是“明师”! 有专家总结的“赏识教育法”(南京·周弘)和“才能教育法”(日本·铃木镇一),“赏能教育法”。 人人都夸奖,个个都赞赏,天下太平,形势大好。私立学校学生每学期发几十张奖状,回回都考高分。学生们飘飘然,家长欢欣鼓舞。 但随之而来的一味的问题是,一味夸学生也有可能会把学生“捧杀”。笑口常开,赞歌不绝于耳,谁去揭她的伤疤?指出她的缺点错误?邻家的女孩,就是“温水煮青蛙”,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放纵和堕落。由于这个过程是一点一点的变化,让人在不易察觉中完成了蜕变,待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所以,对学校教育来说,适度的惩戒是必须的。没有敬畏之心的学生也是可怕的。 其三,我们的学校教育苍白无力,考试卷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 举例说,“孩子打人好不好?”家长说,宁肯赔钱、赔礼也不愿孩子挨打!——美国“先发制人”! 举例说,“孩子偷鸡摸狗好不好?”家长说,孩子太老实没出息!——几个老板是规规矩矩的! 举例说,“孩子赌博好不好?”家长说,这个社会谁不赌博?——“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路上走!” 举例说,“孩子不务正业好不好?”家长说,这个社会什么是正业?老实巴交的农民是正业么? 举例说,“女孩学坏好不好?”家长说,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有钱就”! 网上不是流传小学生的理想是男孩“参加黑社会”,女孩“做小姐”么! 童言无忌。 我教过18年政治——思想品德课。静下来反思,我们课本知识有几句在现实社会里有用?那些做老板赚大钱的做学生时往往都是上课睡大觉的。说来惭愧,把孩子们弄懵了,把自己弄迂了。有人当着我面幽默地说,政治课本应该倒着看!我无言以对。我们的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况对不上号! (2012.6.11.)(2018/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