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龙湖烟云】3、咀嚼宿松话(3)

[复制链接]

2018-4-27 16:25 12846 5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27 10:19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8-4-27 10:19

【龙湖烟云】3、咀嚼宿松话
    宿松话富于说理,是一代一代父母教育女儿公认的教科书。
   
“男人无性,钝铁无钢;女人无性,烂渣无瓤”,“性”,即个性,见识;“钝铁无钢”、“烂渣无瓤”形容无用的废物。这是家长教育孩子要自尊自重,要树雄心立壮志的常用语。
   
“穷男富女”,这是历史上宿松人教育孩子的格言。男孩子要让他多吃苦才能创业;女孩子要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多办嫁妆,否则人瞧不起。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宿松古人提倡耕读传家。还有“穷不读书,富不学艺”,说明读书要钱,学艺吃苦
   
   
“吃三泡猫屎”。学艺比种田好——“条牛担种,不如手艺在身”。
   
“长财一日针挑土,败家一日水推沙”,说明过日子艰难,挣钱不容易,但败家却很快。提倡勤俭持家。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烂豆渣”,这是家长教育孩子要学好,获得别人的夸奖,不要自以为是。
   
   
“跟好人学好人,跟光棍学痞癞”,这是书面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形象说法。“跟光棍学痞癞”也说成
“赶掉毛狗屁不臭”。
   
“烂泥巴糊不上壁”,表示无用之辈。
   
教育孩子做人,很多宿松话非常形象。“会当媳妇两头瞒,不会当媳妇两头传”,“会受气一个人受气,不会受气拉到人受气”。这话非常经典。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中吵嘴打架作媳妇的不要传给娘家,惹得更多的人受气,以致事情闹大,矛盾激化。“尖咀的姑姑,翘咀的叔子”,姑姑,叔子年纪轻不懂事,说话没轻重,处理好家庭中姑嫂、叔嫂关系,这样的媳妇,宿松话叫“作格媳妇”,即贤惠,通情达理人人家庭和睦的媳妇。“夫妻驳咀(吵架)不过夜,脚一哈哈就港(讲)话”。“床头打架床尾和”。父母劝女儿“嫁个女儿贴个娘”,夫婿骂娘是自然而然的,要女儿忍耐。“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打凝(人)不打咀(嘴),骂凝不决(揭)底”,打人不打嘴巴,那地方最显眼;骂人不能揭人隐私,那最伤人自尊心。
   
“一男一女是仙家,五男二女是冤家”,儿多母苦,从这句话看,宿松人很早就提倡少生优生。
   
“穷怕亲,富怕贼”,穷人家少亲戚好,“送礼三分赊,接礼赊三分”,双方都赔钱,不划算,富人家怕贼偷。
   
“直心进庙门,横心进衙门”,“敬神如神在”,敬神要虔诚;但是打官司要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有妇人之仁。
   
“笼筛(蒸笼屉)不分上下格”:喻人不分上下级,不知辈分大小,乱说话。
   
“情愿屋檐下出王牯(黄牯牛),不情愿屋檐下出知府”:比喻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也比喻讲究实际,不求虚名。
   
“嗲嗲(爷爷)奶奶最疼头孙子,伢娘(父母)最疼抹塌儿。”抹塌儿,父母的最后一个孩子。爷爷奶奶最疼大孙子,父母偏爱最小的儿子。
   
“屋少多面(铺)楼,地少栽芋头。“田少多栽芋,人多多学艺”,芋头产量高,但难吃,穷人家没多少田地产业,学艺是出路。
   
更多的宿松话简洁明快,粗俗而亲切。
   
“鹅猫(母)伏(孵蛋)一百日,鹅公企(站)一百日”,比喻办事呆板,也形容夫妻形影不离。
   
“罗脚夫抬大轿,一抬一撂。”罗脚夫即搬运工,做轿夫抬人做苦力,最下贱的事却洋洋得意。
   
“楤槁鬼,两头杀”比喻人两头唆事,挑拨离间。
“楤槁挑水两头失落”,楤槁,一种挑稻谷把的农具,两头套上向弯翘上的铁尖。挑水会翻转来。比喻做事不成功,或人靠不住误事。
   
“驼子滚过碓舀,掩又掩着,压又压着。”比喻做事吃力不讨好。
   
“吹过火,啧ze黑(瞎)屄”,形容说话话不起作用,白说了。
   
“瞎子打外母,打倒莫怪我”,瞎子走路靠棍子探路,打了岳母是无意的,比喻无意中做了坏事。
   
“猪娘咀上挂不得萝卜种”,讽刺人好吃,该留却不留。
   
“塞指头做犁枷”,犁枷,调整犁头深浅的硬木,指头做犁枷显然是没有用的。意思是角色不合适,也可理解为牺牲精神。
   
“带毛的不吃蓑衣,带脚的不吃板凳”,形容人会吃或讽刺人好吃。
   
“后颈窝的毛摸得到,看不到”,后颈窝,即脖子后,意思是后来的事谁也不能预料,规劝为人处事不可太张狂。
   
“算命佬不晓得何时死,地仙不晓得哪里埋”,比喻世事难料。
   
“邪”,宿松话作弄,欺骗。“邪得人肚子痛”“邪死人”。“打死人要填命,哄死人不填命”,劝人讲话要注意方法,多鼓励人不要批评人。经得起考验,宿松话“要过三个梅、伏天”。
   
滴滴媳妇做代(大)粑:代大胆媳妇做稀粑:比喻大手大脚。
   
“荷包九个洞,勤(挣)钱不够用”:比喻挣钱不多,开销大。
   
“扯个萝卜留个窟”:形容穷人借债多。
   
“蜂子珠(螫)着屁股”:形容人性子过分急,做事急急火火。
   
“丢脱是块肉,捡起来是块骨头”:形容患得患失,想要又不想要的矛盾心理。
   
“兔子满山摸,摸来摸去摸原窠”:形容做事不得要领。
   
“箩筐里拣粑,越拣越差”:喻看走眼了。
(1865)2018/4/27

全部回复4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27 15:10

一支笔 2#

2018-4-27 15:10

好多我都没听过呢
原创贴文及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27 15:11

宿松龙湖 3#

2018-4-27 15:11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27 15:10
好多我都没听过呢

我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局变革的年代,一个从畜牧农耕时代向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年代。小时候耳朵里听的是父老乡亲的俗语方言,这在记忆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后来教书却面对的普通话,再后来面前呈现的却是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宿松话即将被普通话所代替,这是历史的必然。我有一点怅然若失。
我时常咀嚼宿松话,苦涩却又有一星半点儿的甜味,不忍吐出,却又不能急于吞下。宿松话是几代代人的积攒,是千万万人的智慧结晶。独特的,晦涩的,新颖的,明快的,形象的,逼真的,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亲切,熟悉,然而转眼间,它又如同花车、薅草扒一样,成为文物,成为文言文,甚至是“外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27 15:21

一支笔 4#

2018-4-27 15:21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27 15:11
我生活在一个社会急局变革的年代,一个从畜牧农耕时代向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年代。小时候耳朵里听的是父老乡 ...

其实我喜欢的是宿松话和普通话都很标准,就是我用普通话跟人交流的时候别人听不出我是宿松的,而我说宿松话的时候又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方言。记得儿时经常挨奶奶的责骂,说我一个宿松孩子,怎么说不来宿松话,总是用在学校里学到的普通话来代替那些生涩的宿松方言。

特别喜欢先生轻快的文字,很多时候,总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词不达意的感觉,终究是脑子里的知识太少了。看到先生的文字,不经脸红,真的是要好好学习。敬佩!
原创贴文及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27 16:25

宿松龙湖 5#

2018-4-27 16:25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27 15:21
其实我喜欢的是宿松话和普通话都很标准,就是我用普通话跟人交流的时候别人听不出我是宿松的,而我说宿松 ...

哈哈,我从小就耳闻目睹宿松话,所以写文章也性格用宿松方言而不愿意用书面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