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龙湖烟云】78、宿松老县城

[复制链接]

2023-6-27 16:20 15971 1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6-20 15:06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8-6-20 15:06

【龙湖烟云】78、宿松老县城
《江南通志》载:“汉松兹候国故城,在今宿松县城北五十里即松兹县邑,名仙田庄,有县河遗迹”,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移治鲤鱼山南麓,距今1387年。
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监军史可法监督城垣。宿松知县苟天麟奉命监造,两年完工。城垣周长四里(2000米),共建箭垛1420个,城楼6座。
清康熙初年,知县王民皞督修内台4座,寓铺4座;知县朱维高督造悬楼20座。
因城墙倒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朱卷鼎造东门城楼;刘晏督造北门城楼;毕有光等督造小东门城楼。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张鼎主建城西化龙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知县张俦奉命维修扩建城垣。城高2.3丈(合8米);墙基宽2.5丈(合8.3米);正门4个城楼全为5架3间重檐四垂式建筑;边门两城楼各建屋一间。全城周长3448米。 城墙、城门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民国政府县长谢殿栋下令拆毁。
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县城设6门、4街。
6门是:东“寅宾”、西“鳌奠”、南“薰阜”、北“拱辰”、小东门“集贤”、小西门“永济”。
四街是:东、南、西、北街。
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增设治东十字街一条。清保留大街,小街改巷。
城东一里为“便民街”,小东门叫“东门街”,直接通德门,中设“经魁门”,接城外街,直抵大桥头(西大河桥)。
东街9巷:高家巷、刘家巷、罗家巷、赵家巷、钦圣门、儒学、洪家巷、曹家巷、郭家巷。
西街3巷:馆驿、胡家巷、操家巷。
南街4巷:欧家巷、尹家巷、吴家巷、杨家巷。
北街14巷:书院巷、双花巷、曾家巷、蔡家卷、衙后巷、闵家巷、何家巷、石家巷、苏家巷、毕家巷、张家巷、金家巷、夏家巷、北增巷。
民国时期增建小巷32条;大西门至大东门连成正街,成为贸易区域。其时正街宽不足2米,路面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成;小巷多为鹅卵石铺砌路面,少量黄泥粘土路面。
1938年至1942年,日军多次轰炸县城。1942年农历冬月十六日,日军轰炸引起火灾,自大西门洋油栈延烧至老当店大东门正街,长半华里,大火持续3天,日军退后,重整市容,修建街面房屋,街道较前宽敞。
1950年,县城有8条商业街道,43条居民巷、街。
民主路:分民东、民西两街,原为老正街,路面3米,青石铺垫,1953年,从大西门至洋油栈段,大东门至老当店段两旁各扩宽一米。1955年两旁又各扩宽人行道一米,撬去青石板,改成碎石路面。1967年冬至1968年春用水泥、石渣铺垫;1978年扩建街宽5米,长1010米,东延至小街口,为碎石路面,长490米。当年重新调整街巷,分为七路:
北门街(今建设路):小东门(今龙井路);大西门至人民照相馆(今民西路);人民照相馆到大东门(今民东路);黎河至城关派出所(今四新路);城关镇机关、酒厂一带(今新建路);农业局、印刷厂、公安局一带(今东风路)。
人民路始建于1972年,至1976年初具规模,泥土路面。1975年路面为12米宽。1983年,西以老城西北郊的马鞍许屋为起点,东至城东郊石油公司,建筑成全长为2700米、宽35米的新街道。车行道宽14米,每侧道边绿化带宽5米,预留1.5米人行道。城关镇现有3个街道:民东、民西、工农;4个郊区行政村:城门冲、城西、河西、南郊。
文庙古称“圣庙”,清代改叫“儒学”,清末明初叫“县学”。座落在“钦圣门”背后东南角。整座建筑气势恢宏,屋宇鳞次栉比,楼阁飞檐挑角。中为文庙,内设“孔子至圣先师神主”,东西各有一厅。文庙前有“戟门”、“泮池”、“灵星门”,后有“启圣祠”,戟门东向为“省牲所”、“乡贡祠”,西向有“名宦祠”。
出灵星门向东为“魁星楼”,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阁,外悬匾额“魁星阁”,阁内有木雕“魁星点斗”象,一腿屈曲,一腿直立,左手擎斗、右手擎朱笔,跳之作“点”状,形态威严毕肖。魁星楼前是半亩面积的草坪,名“射圃”,为武生习武场所。射圃西边是宽宏明亮的“明伦堂”,明伦堂东是“进德斋”,西为“修业斋”。明伦堂后为“教谕宅”、“训导宅”。两宅后为“神器库”。明伦堂前排列五个箴亭(敬一至敬五),又叫“注碑亭”。
圣庙大门叫“仪门”,外有高墙,上复鸳瓦,取“宫墙万仞”之意。仪门东角有土地祠,土地词旁有“谒圣门”。整座建筑群隙间点缀有状元桥、石龟驮碑等陈设,为全县古建筑中之精品。
圣庙创建年月不详。明朝知县谢骥重修,清顺治三年、康熙二年相继修葺。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轰炸,屋宇毁坏无遗,仅存之石龟,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捣毁。
双峰塔:又名文风塔,为新老两座古塔。老塔在县治大东门外“东狱宫”(今副食品厂)旁,清乾隆壬辰年(1712年)建造。新塔位于县治南三里许清官潭(桃花潭)旁金钟山上,竣工于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为石广均修造 。两塔玲珑秀拔,直指云天,造型古典,分七层,标高40余米,为全砖结构八方体型。各层均飞檐翘角,角悬响铃,风吹铃铛,声传数里,悠扬悦耳。最高层塔顶上嵌白锡铸成的葫芦式塔顶,后塔尖失落,至嘉庆辛酉年(1801年),维修换上江西景德镇瓷葫芦顶。两塔均于1966年拆毁。明代时城关镇设6门4街;清代设4街30巷;民国时期增巷32条,大西门至大东门连接起来成正街。其时正街宽不足2米,路面用不规则青石板铺砌;小巷路面多为鹅卵石铺砌,少量为黄泥粘土。街巷房屋低矮破旧,多为杂色青砖墙体、小青瓦平房,市容不整,经济萧条。
(根据《宿松县志》等材料修改)(2013.1.12)2018/6/20

全部回复1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23-6-27 16:20

宿松龙湖 2#

2023-6-27 16: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