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夏,坝头沦陷。叶氏族人在城西宿黄公路桥头合影 摄影:叶海初
1945年,转眼已是八十年前了。这年的八月上旬一名“小男孩”,另一名“胖子”的现代化装置,神秘地降落在东瀛岛国的上空,它闪着难以置信的、耀眼的光芒。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发布的《终战诏书》,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并终止战争,日本人投降了!194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在湘西芷江机场接受了侵华日军代表今井武夫签署的投降备忘录。至此,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地浴血奋战,终于全面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整理储存的记忆,罗列家乡坝头人的抗日故事,陈述还原这段历史。教育救国1937年冬南京失守,日军即将沿江而上进犯武汉,省城安庆危在旦夕。1938年春节,坝头人叶符初、叶海初兄弟分别从旧省城安庆和南京回到了家乡坝头。此前叶符初任教于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创办人之一),叶海初应江苏省财政厅厅长余荫堂(东南大学同学)邀请,任江苏省财政厅主任会计。1938年春叶符初随安徽大学西迁未逐,留县城任省第三临时高中班主任,收留全省流亡学生,知名作家、学者舒芜同期随省三临高学习。1939年广西人谢殿栋(桂系,叶符初京师大学堂同学)任宿松县县长,这为叶符初、叶海初兄弟创建宿松中学提供了重要条件。1938年春,叶海初在家乡坝头组织动员青年参军入伍,开赴前线抗日,在坝头组织成立抗日妇救会,侄女叶其铮任妇救会主任(教师,叶符初次女),成立抗日儿童团,长子叶荫松任儿童团团长。叶海初、叶毓青、叶光欧、叶恒富参加全省抗日动员委员会,积极发动工商人员、农民参加抗日活动,直至坝头沦陷。坝头沦陷后叶符初、叶海初兄弟深知民族大义,不为日伪所用,转而进入抗战后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兄弟俩在1939年暑期开办小教培训班,秋创建宿松中学。1940年春在宿中基础上开设简易师范班,设宿中附属小学,完成本县现代教育体系。1940年夏,叶海初调任省教育厅任督学(地址金寨县),跋山涉水奔走各学校之间,严肃认真监督审核经费使用账目,保障经费落实到位。两年后调任皖南行署教育科长(地址屯溪),1944年奉命负责筹建皖南第一所大学“安徽学院皖南分院”,任银会专修科主任、教授。(1946年迁芜湖本部,1949年底并入安徽大学,1954年拆分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家叶符初、叶海初兄弟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秉承着教育救国理念,不辞艰辛,为本县乃全省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兄弟偶遇在延安1937年夏坝头人叶尚志赴南京汉民中学(邻栖霞寺)就读,初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松沪会战后汉民中学解散,叶尚志由老师智体洁介绍,从南京赴武汉。在汉期间有机会与中共长江局青委书记蒋南翔同志座谈,在湖北省委青年部部长杨学诚以民民先关系介绍,赴山西临汾参军进入彭雪枫部直属炮兵团,不久调总部随营学校学习(校长韦国清)。年底赴延安,随营学校整体编入抗大四期学习,次年八.一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编入抗大总校政治教员训练队学习,结业后进入抗大六大队任组织委员、政治教员。1938年12月,抗大总校以六大队大部,陕北公学部分学员组成抗大一分校。由何长工、周纯全、韦国清、黄欧东率领学员、校机关人员约五千人,东渡黄河,于1939年春节前夕抵达晋东南屯留故县村办学(八路军总部、北方局驻周边),时叶尚志任抗大一分校组织科干事、兼理党务委员会事务(相当于办公室主任),负责学员登记造册工作,任五营副教导员。1939年底,叶尚志随抗大一分校再次东迁(校长周纯全),在山东沂蒙根据地办学,负责干部教育工作。1940年初夏,叶尚志、李培南、李志和、田一亩四人作为抗大代表参加山东纵队初建党代会,夏季代表抗大一分校参加山东各界联合大会,选举产生省参议会和战时工作委员会(即战时省政府、首届省人民代表大会)。1941年冬,随校长周纯全在山东费县大青山突破日寇铁壁合围(历史意义相当于皖南事变突围),1942年元月调山东分局组织部工作,春节后北上抵冀鲁边区参加巡视工作,六月任新海县(今黄骅市)首任书记、县武装政委。1943年6月,亲历由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制造的“大赵村惨案”,这是八路军最高级别的叛徒事件。1944年春至1945年8月日寇投降,叶尚志先后任五匡、乐陵、惠民、商河等县县委书记、县武装政委。任商河县县委书记时釆用统战工作方法,用最小的代价解放商河县县城。叶尚志在冀鲁边度过了斗争最复杂、最艰辛、牺牲最惨烈的三年,我们所熟悉的《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敌后武工队》等影视作品正是反映这一时期、这一地区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真实写照!
2、叶光欧绘列宁像于1952年绘画
叶尚志的胞兄叶光欧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1931年最早在洲区建立了党的组织,曾代表洲区参加中共宿松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937年秋在新四军四支队工作(河南确山),任过指导员、团政治处宣传干事。1938年春由组织派往宿松湖区工作(群众基础好),参加了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秋经组织批准赴延安抗大学习,同行的还有孙吉庵、徐季龙(见宿松党史)等人。1942年前后,叶光欧受新四军五师挺进十八团政委郑重(1945年3月在九城畈牺牲)安排,在坝头设地下情报站,为打通新四军五师与七师交通联络线做了很重要的工作。1943年除夕夜,敌伪营长徐卫桑将叶光欧抓住,关进复兴大牢,严刑拷打,受电刑。手脚都烧起了黑泡,精神受到摧残,正准备装进麻包沉江,好在亲戚朋友凑足了赎金,经中间人说合才脱身回家,自此落下病根。叶光欧坐电椅受刑的故事在宿松已广泛流传,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敬仰!1938年10月的一天,叶尚志在延安城北门口城墙洞内,侧面看到一个高大魁伟又有些熟悉的身影,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兄长叶光欧(时年34岁)。陕北的天气已经入冬了,只见哥哥穿一身旧军装,赤着脚,穿着一双草鞋,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他是从西安步行700多里来到延安,由组织安排到抗大学习(在新四军工作,选派到延安抗大四大队学习),叶尚志用刚发的一元钱津贴为哥哥买了一双袜子,并上饭馆用三毛钱买一碗红烧肉给哥哥改善伙食,碰巧邻桌坐的是潘汉年请罗瑞卿的客打平伙,这给叶尚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兄弟俩在延安意外相见十分高兴,这也成为在漫漫革命征途中的一段佳话!
3、叶尊汉唯一戎装照:在云南宣威夫人的娘家找到
坝头的远征军老兵叶尊汉叶尊汉生于1918年2月。1938年3月宿松县抗日救亡大队到南乡横坝头镇作抗日救亡宣传,招募青年参军抗日,时年二十岁的叶尊汉投笔从戎毅然参军。随即开赴九江瑞昌前线,加入第九战区二兵团张发奎部。张部8月30日向瑞昌以西之大尖山全线反攻,与日军血战数日,击溃两个联队,攻克收复大尖山,敌残部退向瑞昌。这是叶尊汉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新兵蛋蛋,枪都拿不稳,却有不怕死的精神!武汉会战后,叶尊汉随部队退守长沙,归第九战区薛岳部,任营部文书,1939年驻湖北监利·沙市担任江防,后调防广西桂林·南宁,归第四战区张发奎指挥,在南宁激战七天七夜,转调贵州安隆县整训补充。随即奉调缅甸与英军联合作战,属国民革命军第六军49师,军长甘丽初,师长李精一。叶尊汉在缅作战头尾四年,抗战胜利后编入昆明中央军官训练团十六军官总队三大队训练,训练结束时职级已达校团级,并荣获抗日立功青天白日勋章、最高奖品中正剑。内战爆发后,叶尊汉抱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理念,反对内战,毅然返乡务农。叶尊汉与我同住在一条街上,隔着几户人家,以往并不知道他的经历,只感觉到在他魁伟的身影下,隐着的是爱憎分明、铮铮铁骨的个性,这或许与他历经百战、见过生死的当兵经历有关。2008年暑期,我曾釆访过叶尊汉老人一次,了解了一下他的抗战经历,当我谈及滇缅公路时,他敏捷地说是史迪威公路,并讲述了到达缅甸腊戍、曼德勒、仁安恙等一连串城市的名字。十多年前我将叶尊汉的从军资料交给了县志办王浩主任,当时正在进行新一轮县志编纂工作,王浩主任将叶尊汉的事迹收录在册,这也是对老兵的一些慰藉。老兵叶尊汉于2010年在坝头家中辞世,他一生历经战争磨难,饱受生活的坎坷,他所经历的武汉·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远征缅甸,对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对民族复兴、国家强盛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卢沟桥事变中的坝头人乡人苏庆东,出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于家境贫寒,不到二十岁即外出当兵,据他本人说:在九江报名参军,稍后选送到镇江学习机械及通信知识,学习收发电报、电话等。苏伯伯与我家紧邻,平时与他多有交流,听他讲打仗的故事。他说卢沟桥事变时,他所在的部队驻平津一带,那时正值六月天(农历),又是连雨,部队蜗在青纱帐里半个多月,好多士兵都烂裆了。他还演示教我们怎样利用炮弹坑做掩体,分辨机枪的声音。他说最怕的是日军飞机上的机关枪,打出来的是五连发梅花状的子弹很难躲避。苏伯兴趣广泛,当兵期间还学会打太极拳、唱京戏。有时也演示给我们看,见过他手一扬,戏步一迈,一板一眼,开腔来一段《苏三起解》:“低头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这些都显示出他见过世面,乐观开朗的性格。全面抗战后,苏庆东随部队驻防西北,任汽车兵。他所承担的运输任务,走遍西北甘陕、西南云贵川多地,也为八路军运送物资,培训驾驶人员。他说开过方向盘在正中间的汽车,还有用烧木炭做动力的汽车。他还说过日军飞机轰炸兰州的故事,当时他的部队驻兰州,日军飞机从山西运城机场起飞,轰炸兰州。兰州城内隐藏着很多日本特务奸细,日军飞机来轰炸兰州时,那些特务奸细就用镜子的反光向日机指明重要目标位置,这使我方损失惨重,这样一来锄奸抓特务就成为一个重要任务。苏伯伯在外当兵十多年,家里音信全无,以为他已离世,每逢过年过节都要为他烧一些纸钱。抗战胜利后,苏庆东转业留兰州盐务局工作(税务局),主管电话通信,月薪有三百多块大洋,生活得以安顿,这才与家里取得了联系。五十年代中期,苏庆东只身回到故里,先落脚在大队畜牧厂,后落户到我们生产队,1998年在坝头家中病逝!上世纪九十年代,叶尚志回访乡里,见到了叶尊汉,他紧握住叶尊汉的手说:“你是英雄,你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属同龄人,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一南一北走向了抗日前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之歌!时代在前进,老兵已凋零。老兵不死,他们的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