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乡土文化犹芬芳

[复制链接]

2019-2-6 22:19 16931 2

小摇摆 发表于 2019-1-21 10:10 |阅读模式

小摇摆 1#

2019-1-21 10:10

1·1.jpg
破凉乡村大舞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而乡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绵延不息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农耕文明”,在人文宝库中独树一帜,它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根基和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和摇篮。
   近年来,宿松县振兴“乡土文化、弘扬乡风文明”,留得住“乡愁”,守得住“乡韵”,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

乡土文化加入现代元素
    连日来,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演职人员不畏严寒,到全县乡村巡演创排的现代扶贫大戏“情暖山乡”,受到乡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随着社会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变革,思想和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2.png
长铺居民之家前文化广场
    近年来,该县不断完善提升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即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成为乡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同时,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三下乡”等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常年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2018年我县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广场舞大赛、区域文化活动、农家书屋阅读活动及各类阅读沙龙等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次。”
1·3.png
程岭书香茶馆
    该县程岭乡综合文化馆石玉琴是大鼓书传承人,虽半路出家,但她热爱这项艺术,把程岭“书香茶馆”做得火火生风,不断搜集整理鼓书名段,并创作一些新段子。如殡葬改革、农业技术信息、扶贫攻坚、文明创建等。而今,程岭大鼓书是宿松春晚保留节目,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张打铁,李打铁,打一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气噶打呀铁……” 近期,宿松籍艺人创作的群众歌曲《家在宿松》全网发布,开头和结尾融入宿松当地著名的《打铁歌》民谣,歌词还提及了白崖寨、小孤山、文南词、黄梅戏等诸多宿松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和风景名胜,无论是每个字,还是每个音符,都展露出创作者对家乡的感恩与赞美,将宿松听者带回了儿时那个纯真的年代。
    ……
    宿松乡土文化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成为该县文化百花园里一朵奇葩和绚烂的名片。
    今年57岁的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支书史国正6年前他就 开始谋划,想用文字记录村里的历史,歌咏脚下这片热土,他聘请村里能人撰写村志,讲述这个村落百年的发展历史。
    春节、艺术节、大型文化活动中具有宿松乡土特色的舞龙舞狮、旱船秧歌、鼓书说唱、断丝弦锣鼓、花灯巡游、送戏送春联等丰富多彩、地方浓郁的文艺节目,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目前,该县共建成2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站,209处农家书屋。去年全县文化馆、站服务30.97万人次,图书馆阅览人流37.06万人次。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我们不仅要‘送文化’下乡,更要在乡村‘种文化’。让文化扎根乡土,让乡土文化‘花开乡村’,就必须让群众成为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角,通过民间艺人、群众舞台、乡村文化站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姜晓蕾说。
乡贤文化涵养文明新风
    宿松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吴楚文化交汇地,素有“江南幅邑也,绣错三省间”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脉、宿松形成了“崇文尚德、孝悌慈爱”的“乡贤文化”和“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乡贤精神”。
1·4.png
千岭雨福乡贤馆
    近年来,该县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传统优秀乡贤文化,推选出一批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代表的“新乡贤”,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治理,以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涵育文明乡风。截止目前,该县已评选出县乡村三级“新乡贤”720人,建有116个乡贤馆。
    “耄耋老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方济仁,是县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为编写《宿松历代乡贤》、《宿松家训》、《宿松民俗》等书籍,亲力亲为,倾注大量心血;“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造福乡梓的宿松龙成集团董事长吴伍兵回乡流转荒山9万多亩建立山油茶基地,仅在二郎镇界岭村就带动了270多人脱贫;“致富思源”,不忘回报社会的安徽松梓教育基金会,发动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宿松籍乡贤和企业家加入助学行动,募集善款600多万元,帮助270多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
    在宿松像方济仁、吴伍兵、史国正、张掌权的新乡贤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挖掘“古土”乡贤,寻找“在土”乡贤,请回“离土”乡贤,积极培育发展乡贤组织,县乡村分别成立了乡贤文化研究会、乡贤联 谊会、乡贤参事会,研发乡贤资源,影响更多的乡贤回归故里,反哺家乡。
   “乡贤文化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乡村振兴离不开‘新乡贤’的示范带动”,姜晓蕾说:“我们要把乡贤精神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召力,用‘看得见’的道德力量感染人、激励人,形成根植乡土的乡贤文化。”
    为此,该县在县、乡、村、学校建立“乡贤文化展示厅”、“乡贤文化广场”、“乡贤文化长廊”、“乡贤文化墙”,打造乡贤文化品牌。积极开展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讲礼堂“四进”活动,涵育重德家风,培树崇文学风,引导精明政风,淳化质朴民风。
    据统计,该县已建有乡贤文化展示厅、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文化墙数百个,100多个村建有乡贤馆,家风家训馆,不少退休干部情系乡梓、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学界精英反哺故里,他们填补了乡村精英人才缺乏的空白,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作用,筑起了一道乡风文明的新风景。
   “在历史上,乡贤文化在促进家族自治、民风淳化、伦理维系等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弘扬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让‘新乡贤’成为提升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常务副县长石承抚说。“积极传颂‘古贤’,引进‘今贤’、培育‘新贤’,总结提炼‘乡贤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等领域的引领作用,集聚乡贤文化正能量。”
非遗文化传承中显魅力
    程岭乡,好风光,仙人洞,凿山上。
    多少美故事,都在洞中藏。
    月山峭壁留古韵、泊湖水映诗行行。
    程岭乡,文化乡,黄鳝嘴,远殷商。
    南宋麻地坡,皖商之源长。
    文南词演新日历,黄梅小调人人唱。
    ……..
    这是该县文南词爱好者江谋宝填词的《唱程岭》曲调。
1·5.png
州头公民道德歌
    文南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又名“文词腔”,长期扎根民间,吸收了长江沿岸的优秀民歌素材,有着丰厚的底蕴和优美旋律,曲调丰富,包含泥土芳香,有九腔十八调之称,表现形式非常独特,是宿松民间艺术奇葩,有很强的生命力,深受百姓喜爱,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08年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小曲牌有120余种,保留下来的剧目有《浪子抛球》、《卖茅柴》、《纳蓑衣》、《卖杂货》、《卖草墩》、《纺线纱》、《做渔网》等十多出。其中《想郎》、《游江》、《宋江杀媳》、《陈姑追舟》等文南词小戏仍在民间流行。
    宿松“断丝弦锣鼓”的形成与文南词基本同期,是该县民间艺术又一良苑仙葩,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名录。
    “人们对‘断丝弦’特别喜爱,艺人们便将它融进了文南词中,逐步淘汰了一胡、一鼓的曲艺伴奏形式,极大地增添了舞台艺术效果。” 听该县老艺人说。
    据文献记载,十四世纪明朝初期该县许岭、程集、凉亭、佐坝等地每逢清明、庙会、灯会、祭祖、红白喜事乃至亲戚乡邻相互祝贺、拜访都时兴演奏断丝弦锣鼓,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后来发展把山歌、黄梅调、文南词与锣鼓揉合在一起,成为吹打弹唱一体的民间音乐。
    “断丝弦锣鼓它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其表现形式和音乐综合了中国腹地锣鼓的众多优点,既吸纳了川蜀锣鼓的高低音对比,又借鉴了华北锣鼓的高亢粗广,既融合了长江下游锣鼓的清亮悦耳,又汇入了江南锣鼓的圆润,并逐渐形成了宿松丝弦锣鼓音色和柔和的主要特色。”该县文化馆长雷鸣说。
    宿松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了灿烂丰富的乡村音乐,山歌、渔歌、茶歌、秧歌。曲牌明亮悦耳,旋律简洁、节奏明快、步伐性强,便于渲染气氛。其断丝弦主要曲调有《金丝荷叶》、《断荷叶》、《八哥洗澡》、《水底鱼》、《幺二蔓》、《四点清》、《老八板》、《小四板》等。
    时下,该县剧团和乡村文艺演艺团队,把乡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用黄梅戏和文南词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引导风气、移风易俗,吸引了四乡八里的群众,使其潜移默化入脑入心。
    “一些古老的手艺、如裱纸工艺、古法木榨、手工挂面、手擀面,湖区传统捕鱼方式等都是民间‘非遗’,虽然在日渐繁华的现代生活中失去了市场,但是,一些老行当、老手艺的传承,对未来乡村旅游的开发是有积极意义的,有保护的价值。”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鹏程在提案中说:“运用服务思维,为老手艺传承服务,县文化部门和乡镇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搭建‘非遗’传承平台,让更多的人主动加入到传承者的行列中来。”
    在乡村振兴中,传承和保护乡村历史文化,把宿松建设成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深厚历史文化传承的魅力新宿松。(王会光)
来源:宿松先锋网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全部回复2

浩淼 发表于 2019-1-21 13:22

浩淼 2#

2019-1-21 13:22

王主任——秘书长文笔风采放光芒,灿烂思想文化之花,已经结出了丰硕的经济之果!祝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xz大山之子 发表于 2019-2-6 22:19

zxz大山之子 3#

2019-2-6 22:19

乡土文化犹为遗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中士4
:
1524943527@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31

帖子461

积分136354

图文推荐

  •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总商会)开展“五一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总商会)开展庆祝“五一”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五一”假期|宿松交通执法这么干

    “五一”假期,车流、物流、人流激增,我县交

  • 宿松公益-华亭联络站五一温情探访

    五一假期,当许多人沉浸在休闲与欢聚中,宿松县新

  • 温情传递,爱满宿松丨宿松公益工会暖心守护

    在宿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工会大家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