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风 景

[复制链接]

2019-7-16 17:17 12884 0

宿松世纪网芳芳 发表于 2019-7-16 17:17 |阅读模式

宿松世纪网芳芳 1#

2019-7-16 17:17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  王会光(省作协会员)

微信图片_20190716171153.jpg
(一)
     山清水秀是首诗,人杰地灵更是诗。
     陈汉与我,并不陌生。我不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和陶醉。因为,陈汉我去过多次。今日再次走进它,我们看到了另一道风景:一线山村干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虽平凡,但事小显本色、琐事见精神、难事见忠诚、险事有担当……点点滴滴,他们用一片情怀,成为连接乡亲们的纽带。你说,这难道不是绽放在乡村的一道风景吗?
毋庸置疑,答案肯定是的。
     独山村委会主任朱根慎。他一米八的大个头,身材魁梧,他轻言细语与我聊了聊他自己及村子里的事,时间虽不长,但给人的感觉他是憨厚中有一种稳重,细微中有一份灵动。
     他是70年代初出生的,当过兵,在部队入了党,转业回乡当过农电工。由于他为人忠厚、做事牢靠,乡亲们信任他,又有知识文化,不久,进村两委做事,去年当选为村主任。
     来村里,朱根慎脚踏实地工作,任劳任怨干事,乡村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协调化解矛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信访综治维稳……一桩桩、一件件,哪样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乡亲们称他是“不知疲倦劳累的人!村里这几年搞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综合评比全乡第一,可有他的一份功劳哦!”
     独山村以前我没去过,山村如此大的变化,有一股魔力吸引着我前往。汽车在崇山峻岭山村水泥路上,七拐八拐到了村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村部主楼上,猎猎飘扬。
     独山村像一个天然的葫芦,缩在青山叠翠的大山里,四周山连着山,群峰巍峨,是大别山南麓宿松西北部一个小山村,陈汉乡东南方,西边与全县最高峰罗汉尖毗邻,被大明、钓鱼台、广福、九登山村环绕着,在两乡七村结合部。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620亩,松杉4102亩、毛竹4100亩,平均海拔360米以上,有毛竹、茶叶、板栗、油茶经济作物,山多地少,典型革命山区贫困村。17个村民小组,531户1721人,劳动力1026人,近500人常年外出务工,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
(二)
     推开独山村的山门,古道、村落不见踪影,一条条洁净纵横交错的组组通公路、一排排整洁明亮的农家别墅和异扶点楼房尽收眼帘。就连山村的炊烟、大山的雾靄、涧底的溪流、林中的鸟鸣……露出了欢快的笑脸。组连着组的水泥路,疑似一条条彩带,既是乡亲们出行便利的幸福路,又是党和政府连接百姓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连心路。
“王主任,这是我们村异扶点房子。”我陶醉、我欣慰,沉浸在独山村美丽的画面中,被开车送我们来村的乡扶贫办小朱打断了。
     我顺着他的视线,好几幢两层结构白墙黛瓦,异地搬迁贫困乡亲们的安居房,淹没在青山翠竹之中。如今,这些贫困户们过上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
     “我这么大年龄,从来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还是二层洋楼,以前想住这样的屋,做梦都不敢想哦!这要感谢朱根慎村主任、村干和各级领导啊!......”80多岁,步履蹒跚,精神矍铄,家在独山组的贫困老人周德和,打开了话闸子。他家于2016年脱了贫,老伴早年去世,女儿出嫁,儿子30多岁还是光棍一个,在外打工。老人家以前住在半山腰上,房子破烂不堪,享受扶贫政策,去年异地搬迁住上了新房。
     该村建有7个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有79家140人,全部入住上了新居,过上了幸福生活。你说他们能不感谢党和国家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吗?
     乡亲们说,朱根慎做上村干、村主任,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不分日夜的干。去年,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独山村182家贫困户495人,他负责对5个组贫困户71家179人,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做内业资料,天亮才回家是常事。有时,妻子少不了些唠叨和埋怨,“你没日没夜做事,把身体搞挎了,咋办?不替自己着想,也不给我和孩子们想想!”“没事,熬过了这一阵子,不就好了嘛!”朱根慎总是笑着宽慰妻子。
     其实,朱根慎家条件并不太好,一家四口,住在独山组原废弃村小旁半山埂上的两层旧房里,女儿读大二,儿子上初中,妻子务农,家庭压力挺大,可他从不说什么,只知埋头做事。2016年全村113户259人脱贫,朱根慎负责的5个组52户120人摘了贫困帽,走出了困境。
     此时,有些人不知咋的说朱根慎这样做,是秀“功劳”、“表现自己”、“捞资本”......这些风言风语传到他耳里,他很坦然:“我在村里做事只为,而且永远只为,对得起这份工作,做好自己。”
(三)
     朱根慎执着、认真、乐观,自己认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村里的大事小事多如牛毛,可他做事从不将就,把关心老百姓的事做成诗,沿着国家政策的驿站且歌且行。
     2006年村里依托自然禀赋资源,招商引资,建一座装机480KW水力发电站,朱根慎跑上跑下忙得不亦乐乎。自村里有了水电站,乡亲们告别了过去无电的岁月,开启了新的生活。
     “小朱,你辛苦了!”水电站建成当初,村里老书记朱中良对乡亲们说道。前年,建81千伏光伏电站,朱根慎协助乡里和有关部门,整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人累得变了一个样。
     无论是水电站还是光伏电站,在给乡亲们带来光明的同时,而且成为该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载体和重要渠道。
     村水电站和光伏电站每年能给村里带来十多万元的红利。而且,为32户贫困对象安排的光伏扶贫项目,每户容量3千伏,并网发电,年增收3千余元。2016年,完成122户283人饮水改造,全村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不仅如此,朱根慎还引导乡亲们发展产业,走产业脱贫之路。“我在村茶园和茶厂打工,每年有上千元的收入。”该村七坞    组贫困户石旦六说。独山村有茶园,前后改造40多亩,2017年村里还建了一个茶叶加工厂,不仅是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还是乡亲们的务工基地。有二三十的贫困户在茶园和茶厂务工,增加他们家庭收入。
     陈门组90后朱志,妻子做缝纫活,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弟兄四人,他最小,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初中毕业外出闯荡,几年后回家养猪。朱根慎帮他出主意、做规划、调纠纷、找销路、跑市场,生意很红火,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他还有些其它手艺,一年能挣十多万,2015年脱贫的他,“内心非常感谢朱主任!”用他的话说。
     朱根慎的村班子,以发展产业为突破口。2018年,村里用财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入股宿松县先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建茶叶、油茶基地20亩,年底保底分红;安徽时联特种溶剂有限股份公司帮扶独山村6万元资金,发展茶产业、购置黄花菜苗30万株发放给149户贫困户,栽种面积50余亩;先后有多名党员办起养猪场,带动3户贫困户就业,近20多贫困户一起发展养猪业。……
     2016年该村扶持71户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补助到户资金12.67万元;2017年扶持130户贫困户发展毛竹等特色产业改造项目,补助到户资金17.164万元;2018年扶持147户贫困户发展经果林改造项目,补助到户资金17.17万元。……为116户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用于发展生产;80多户贫户通过金融扶贫户贷企用,年分红24万元。……
朱根慎注重智力扶贫的“造血”功能。请县人社、种植业、畜牧局专家,来村培训320人次,帮助36户41人提供就业信息,31人就业。村里给52户57人五保对象领取五保金,免费为55至79岁贫困老人购买银龄安康保险,家庭医生上贫困户家履约服务。
     两年来,独山村推进“三大革命”、乡村振兴、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投资 17万元,实施大狮子埂长450米、宽3.5米、厚0.2米水泥路建设;投入5万元对村民服务大厅改造升级,实现“五个不出村”,提高群众满意度。今年截止6月底,为村民服务取款90人次,查询业务160余人次。投资100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改善村民们生产生活条件。独山村成为全县自然村示范点、省级示范中心村。
      2017年该村蝉获全县先进村,全乡综合考核第一、脱贫攻坚第二;2018年被市司法局、民政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表彰为第七批“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19年获评第十二届宿松县文明村,2018年度先进村(社区)奖。
(四)
     顺着盘山公路通往七组寺庙的路上,沿途山林、古树、溪流、村庄、狗吠、虫鸣......和我们作伴而行,站在陡峭的村道上,向下张望是万丈深渊、阴森森的、有一股凉风拂面,两边山谷上青松翠柏、百草茂盛,举目远眺,农家别墅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成方阵排列,在夏日阳光下格外耀眼,赏心悦目,令人留连忘返。
     继续前行,车子来到悬崖路上,突然到了一拐弯处。如果司机稍不小心留神,车子就可能滑向深渊,车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这里很危险,村里打算把这段路基拓宽,今天上午,我专门带人到这里勘察,准备近期动工,加固扩宽。”朱根慎对我们一行人说:“前年,村里为修这条路,与周边的几个村协调,费了很多周折,好不容易才把路修好,解除了这里的村民出行老大难这个心病。”
     来到大山深处,未曾相识的七组庙宇,一位不知是寺里管家,还是皈依的人,热心招呼我们。聊着说到村里的事,他说:“村里的朱主任是一个大好人!”接着,向我们讲述了2016年山洪暴发,冥冥之中他积了阴骘救人的故事。
     被救的贫困老人朱祖送,陈门组人,70多岁,儿子没成家,在外打工,老夫妻两人住在破旧、潮湿、矮小的土坯屋里。那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山洪咆哮,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肆虐。当时,乡亲们都转移到了安全地方,唯独朱祖送老人赖在危房里,村里人好说歹说就是不走。危险关头,朱根慎顾不了那么多,三七二十一背起老人,飞快离开。说时迟、那时快,几分钟后,土坯房倒了,如果不是朱主任下手快,那老人就......
“过去这些事,不提了,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到这里,朱根慎淡淡一笑,“后来,异地搬迁,村里首批让他家住上了安居房。”
     抗洪救灾那年,朱根慎带队在自己的责任片区,各家各户日夜巡查,防止村民们偷偷回家。“忆及当时的情景,你说不累是假话,真的累得要命。日夜巡查、灾情统计、开展救灾......因为,停电没信号,穿雨衣、着雨靴、打手电,深更半夜去乡里报灾,是经常的事。”朱根慎真实坦露:“连连暴雨,走在山路上,明知前方随时发生塌方,危险重重,仍不改初心,往乡里赶,汇报灾情。”
     走出寺庙,看见门前石壁上的字,因流年岁月、过往春秋沧桑洗礼,变得模糊不清、斑驳陆离,两个石鼓立于路旁,像两个守卫寺庙的哨兵,扛着旌旗,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黎民百姓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摇旗呐喊、助威。
     唉!不虚此行。此时,我对“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有了更深的领悟了!
(五)
     日落西下,随着傍晚的脚步,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的独山村,笼罩在一片薄暮冥冥中。我们加快速度和节奏往回赶,时不时看见山上的小鸟,村子里的养鸡场,喳、喳、喳,咯、咯、咯,一群群鸟儿,一簇簇山鸡,唱着山歌,鸟归林、鸡归窝。
     走着、看着、想着,车子特意在一颗古樟树旁停下,不知几百年冰刀雪剑风雨,古树虽显苍老,但仍傲然挺拔,威风凛凛。随行的本县知名省级作家边城木木,想与古树拍照合影,走到古树身边,又退了回来,说:“古树是神,不能合影。”不知是谁风趣的撂出一句:“树不是神,人是神。像朱根慎这样的村干是当地乡亲们的保护神。”
     听讲,这颗古树脚下被杂草掩埋的乡间古道,是过去通往山外的必经之衢。那时,南来北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就像当今的105国道繁华热闹。村里人赶集、外出求学、做生意、串亲访友......与古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回想在隘口上中学,在这条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回。”从小在这长大的朱月娥说:“那时住校,每星期回家一趟,每次返校,要拿米挑柴,还要带些咸菜。我小,要拿那么多的东西,走那么远的路,母亲心痛我,总帮我送到这颗古树还远的地方。”
     “想想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车接车送,父母租房陪读。”朱根慎感概道:“我们那个年代不知接送是什么概念,更谈不上陪读。自由惯了,没人管,全靠自己。生活上更无法与现在的孩子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想古道上,山里人的汗水和足迹,见证了多少年来,他们在困顿的山区为生活所迫,艰辛跋涉,奔波忙碌,一摞又一摞、一筐又一筐、一根又一根、一步又一步,似蚂蚁搬家慢慢地把自家的山货运出去,个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他们却快乐无忧。这就是大自然造就了山里人的情怀,赠给他们的恩赐。
     如今路好了,村村通、组组通,四通八达,乡亲们告别了昔日的山村古道,告别了过去的岁月,告别了贫穷,村里面貌换然一新。
     “我们村还修有‘地铁’”,朱月娥在车上冒出一句。“什么?你们村里还有‘地铁’?”我疑惑不解。他哈哈大笑:“是我村地坡组修到铁屋组的村道,称为‘地铁’。”啊!原来如此,我释然解惑。
朱根慎说,现在山里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他们的憧憬和梦想,变成了现实。几乎家家有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小菜一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网络、电脑飞进寻常百姓家,人人学会了发微信、朋友圈,有的人还玩起了支付宝,赶时兴在网上购物,开小车敢于跟城里人媲美、叫板,一争高低,这是从前从未有过的事。
     走进新时代,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党中央、国务院为山区人民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
(六)
      夜幕下的独山村,不是元朝马致远笔下“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象,村民们不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出晚归的传统生活。灯火通明的路灯下、广场舞乐曲回荡婆娑的乡村大舞台上、宽阔明亮健身广场上……弥漫的是乡亲们三五结队慢步、翩翩起舞和锻炼的身影,不分大小、男女老幻他们正享受着现代乡村文明带来的快乐。
     此时,路边一对散步的中年男女,在扎眼的路光灯下,老远望见朱根慎就向他打招呼,非常亲热与他握手,双方互致问候,聊了几分钟。原来,他们是该村村民,一对夫妻,在沿海打工,近日夫妻二人回家,一来看看年迈的父母,二来自家两个孩子,今年一个高考、一个中考,做父母的回来关心、关心。
……
     绕独山一圈,回到出发点,山村的嬗变,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全县乡村变化的背后,乃至全国,不知有多少个像朱根慎这样的村干,他们站在乡村变化的前列,默默耕耘,无私付出,是构成乡村发展变化一道可歌可赞的靓丽“风景”。
备注:陈汉乡党委推荐,县号仁青年学会组织集中采写。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263874569@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606

帖子1768

积分716245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