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疾控君带您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复制链接]

2020-5-8 16:11 60593 0

Fdar 发表于 2020-5-8 16:11 |阅读模式

Fdar 1#

2020-5-8 16:11

疾控君带您认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图片1.jpg
我们先来给它断个句
发热/ / 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这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
发热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降低
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
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我省每年4-10月份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季节
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
这种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在森林、山地、丘陵等地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宿松疾控提醒,该病主要由蜱虫叮咬造成,春耕、采茶时尤其需要注意。
蜱虫

图片2.jpg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该病急性起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目前认为蜱可能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人后,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而发病,或者通过直接接触危重患者或带毒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可能导致传播。
图片3.jpg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如果家中有亲人因患发热伴而住院,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及分泌物并减少探视。
如果要去野外的话,怎么才能防止被蜱虫叮咬而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呢?
1.首先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人在路上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
图片4.jpg
2.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做到“五紧”,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带帽子,以免蜱叮咬头部。
图片5.jpg
3.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
4.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图片6.jpg
5.户外活动后应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图片7.jpg
万一被蜱叮咬了该怎么处理呢?
被蜱叮咬后也不用特别惊慌,自己完全可以处理,处理越快越好,用尖头镊子,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不要扭转或猛拉,不然蜱的头部就留在身体上了,如下图。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000/wps1.png
图片8.jpg
蜱叮咬后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同时洗手,如有条件,可以用酒精或碘酒消毒皮肤。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图片9.jpg
图片15.jpg
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才会发病,如果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
1.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高热不退;
2.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或者关节痛;
3.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你的活动史或叮咬史。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来源:安徽疾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认证单位
:
210272318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71

帖子71

积分31854

图文推荐

  • 宿松县“相约七夕 相约罗汉尖”青年联谊活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宿松省际毗邻地区产业...

    加“宿”前行,毫不“松”劲——宿松省际毗邻地区

  • 宿松县全面推行义务教育起始年级“阳光分班

    宿松县全面推行义务教育起始年级“阳光分班”工作

  • 宿松县举办“相约七夕 相约罗汉尖”青年联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宿松县在北浴乡星火罗汉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