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应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松兹文化丛书 廖理南
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张小青同志(2010-07-26 20:08:32)在我的拙作《"雷水“不飞天,也不东西流 ——〈清一统志〉所记“雷水”、“雷池”、“三溪河”有误 》一文后指出: “廖理南同志不断研究宿松的历史和文化,值得大家学习!希望县文广局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宿松的系列文化和历史,最好能编撰出‘松兹文化丛书’等。”
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张小青同志对我的鼓励和褒奖!我将会把这种鼓励和褒奖作为更进一步地搞好工作的动力!这里,我要重点谈到的是,张书记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宿松的系列文化和历史,最好能编撰出‘松兹文化丛书’等”的意见,是富有远见卓识的!
大家知道:
在全国2000多个县域中,宿松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记载的古老县份!
在中国著名文学、历史作品中,《水浒传》里有宿松人物张横、张顺兄弟的身影;《拍案惊奇》里有汪信之在麻地坡炼铁的故事;《三国志》里有18处地方写到邑人陈武!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曾到小孤山勒石纪功,朱洪武曾在县域的江湖水域挥师大战,人民解放军曾从复兴的王家墩横渡长江!
雷水的源流在宿松,“雷池”的主体水域在宿松,黄梅戏的故乡在宿松,文南词的发源地在宿松,红27军诞生在宿松,“南国长城”白崖寨屹立在宿松,“海门天柱”小孤山矗立在宿松,万里长江63公里奔涌在宿松,“中国诗歌之乡”落户在宿松!
宿松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宿松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宿松是一个战略地位重要的地方!宿松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
基于这些,更为了不负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张小青同志的嘱托,我认为,宿松应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松兹文化丛书”!从而,用以展示宿松辉煌灿烂的历史,并教育、激励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今人和后生!
这两年,在县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一大批热心于家乡历史、文化工作的朋友们的参与、帮助下,我曾编著过《宿松古今纵览》(首辑)。该书问世后,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最近,我又在着手编著该书的续集(一)(正常情况下,2011年7月出书)。我在从事地方志的实际工作中,受到张小青同志要求的启发,产生了编纂《宿松简史》、《宿松记忆》、《宿松民俗》、《宿松山水》、《宿松人物》、《宿松艺文选粹》、《宿松历届志书辑要》、《可爱的宿松》、《新世纪宿松10年鉴(2001~2010)》、《情洒田舍农家——宿松当代公仆风采录》、《宿松痛史——灾害、事故、贪腐、犯罪警世录》等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构想。我希望这种构想能够得到管事、务实领导切实可行的支持(比方说,每本书给包干经费10万元等)和社会各界的有力帮助(这里想附带说一句的是,领导者要营造干事的环境,不能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出力、流汗又流泪。),从而让我的“构想”能够成为现实!
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有限的。但尽管弱小、有限,我会不遗余力地为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的历史、文化工作奉献出我的绵薄之力!在未来的时日里,我将在继续编著出《宿松古今纵览》的无限续集的前提下,哪怕是步履维艰,我会一步一步地去干我构想的事情。当然,我更有理由相信,县委、政府领导的开明、敏锐,宿松仁人志士们的大义、乡情!他们不会对这件有益、有利于宿松建设、发展的实事、真事、好事、善事坐视不管、袖手旁观的!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曾精辟地指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呵,“纸寿千年”呀!如果这一历史文化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垂世工程能够在以张小青和王华为首的县委、政府的任期内付诸实施并胜利完成,无论当今还是未来,宿松人民都会感念为此而作出了贡献的人们的!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来自《宿松古今纵览》博客,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