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明 经批准合法生产的药品,其说明书内容对治疗范围限定严格,并附有详细的使用方法。禁忌症、毒副作用等,而那些宣称包治百病的往往是假药或违法宣传。 辨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带有“药”字样,以“国药准字”为头。若批准文号为“健食准字”或“食准字”开头,则此类产品不属于药品。 识期限 经批准合法生产的正规药品应有明确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假药往往有生产日期而无有效期,甚至有时会两者均无注明。 识外观 针剂的真品封口光滑,印字清晰,无沉淀混浊物,而假药往往封口粗糙,有毛刺,印字模糊。片剂可以从有无裂痕、变形、色泽是否光亮,大小是否规则等方面判断。冲剂则以是否结块、发粘来鉴别。 闻气味 一些药品具有特殊的气味,如气味发生改变,有怪味或气味消失等等,均应警惕。 勿迷信偏方、秘方 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偏方、秘方,它们大多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等特点。然而,相当部分的偏方、秘方,是在医疗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形成的,其局限性很大,难免有不科学的内容,加之人们在口传手抄过程中,往往以讹传讹,将配方、制法、用法,用量等搞错。若盲目使用,势必贻误病情,故不能掉以轻心。如需使用,须先了解其来源是否清楚,疗效是否可靠,用法用量是否明确,毒性是否较小,然后向有关医药人员咨询,再行定夺能否使用。 扭伤后不宜马上贴膏药 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发生扭伤肌肉,脚等情况。很多人喜欢用伤湿止痛膏,它的药力能直透皮下组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消肿、散瘀的目的。然而,在使用该药治疗跌打扭伤时却存在误区,许多人伤后立即贴上膏药,以为这样伤痛好得一定快些。其实这样做,不但无法减轻疼痛反而使局部肿胀疼痛更厉害。正确的使用方法是,跌打损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立即冷敷或用冷水冲洗患处,使血管收缩,便可减轻肿胀疼痛现象。24小时后再贴伤湿止痛膏,这样既可减少疼痛,又可缩短病程。 吃错药怎么办? 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维生素、滋补药、抗生素等,副作用小,不必做特殊处理(除非大量服用),但应观察病情变化。 误服或多服了巴比妥、氯丙嗪、阿托品、颠茄、东莨菪碱等药物易造成中毒。若是服用量在正常用量范围内,只需多饮开水促进其排泄即可,但必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误服剧毒药品,则应采取紧急措施。首先应把剩余的剧毒药品收集起来,供医生参考。尽快将胃内毒物吐出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可用手指、汤匙柄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从而将误服的毒物吐出。接着再让病人喝下500毫升凉开水(可加入25克食盐),再用上述方法催吐,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误服强酸、强碱或腐蚀性药物,如来苏儿、石碳酸等,应禁用催吐和洗胃等方法:应让病人喝生鸡蛋清、牛奶、豆浆等,能保护粘膜以及中和毒性,然后迅速将病人送医院抢救。 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本文来自 宿松新世纪论坛 www.ah788.com 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 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 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服药前后少食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用药吃醋要坏事 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索、庆大霉索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降低药物作用。当醋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服药勿饮酒 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 千万不能这样服药 干吞药片 干吞药物易卡在食道中刺激食道粘膜,引起食道炎、食道溃疡等病症。 用饮料送服 茶水、可乐、豆浆、咖啡、牛奶等饮料中有多种化学成分,易与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除非有特殊要求,否则最好用白开水吃药。 对着瓶口喝药 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人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会使药物粘附于食管壁上,在食道中慢慢下行或滞留,不能及时进入胃部,造成呛咳和食道炎,甚至灼伤食道,形成溃疡。正确的姿势应该是站着或坐着服药并保持约2分钟。 三类药不能热水送服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次因身体不适而服药的经历,大家恐怕都知道用温开水协助服药等注意事项。但是有些药是不可以用热水送服的,服药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助消化类: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刺作用。 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类: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粘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膜稠度,不能生成保护性薄膜。 莫让维生素变成“危身素” 维生素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都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许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一种“补药”,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其实不然,盲目乱用维生素,必然会使维生素走向其反面——危害健康。 近年来维生素E很受中老年朋友的青睐,认为它能抗衰老,可永葆青春,延年益寿。殊不知,若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E,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高血压.肌肉萎缩,以及全身倦怠感,乳房女性化等危险。 维生素A是防治夜盲症的良药,近年研究认为,它还对预防小儿反复“上感”效果显著。但长期大量服用,就会出现毛发干枯或脱落,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四肢痛,贫血,眼球突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 维生素D是防治佝偻病的药物,但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引起低热,烦躁哭闹,厌食,体重下降,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病症,比佝偻病的危害更大。 服用过盛的维生素B1、B2、烟酸,也是有害的?大量使用维生素Bl,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临床妇女大量使用维生素Bl可引起出血不止。过量服用烟酸以后,可引起面部潮红、皮肤瘙痒,肝功能损害、黄疸,低血压,甚至引起胃溃疡。 大量内服维生素C,可引起腹泻、胃酸过多、胃液反流、肾结石,并可降低某些妇女的生育能力。 维生素的主要适应症是维生素缺乏症。要做到合理使用,就要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用途及维生素缺乏症的特点,以便做到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避免滥用。尤其不能把它误作为补益品而长期服用,以免使维生索变成了“危身素”。 自行购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买药之前主动向驻店药师咨询 买药时多与药师交淡,能让你找到最合适自己病情的药物。 不可乱买替代药品 虽然有些药品的功效看起来都一样,但它针对某一具体病症时作用却不尽相同。 注意药品质量 要认真查验药物的有效期,细必观察所购药物是否有假冒伪劣嫌疑;绝不能购买无批准(注册)交号、无注册商标、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包装破损或封口已被打开的药品也不要买。买药后一定要索取发票。 筷子使用有期限 医院感染科经常会接到一些突发胃肠炎的患者,经询问并没有吃不干净的食物。医生诊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通过筷子传播引起的。 “干净”筷子也会引发胃肠炎。一双筷子用半年以后,在筷子上面细小的凹槽里就会残留许多细菌和清洁剂,在这种情况下致病的机会很多,而且筷子最容易传播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病菌极易引发胃炎。 特别多数家庭洗筷子的时候并不是一双双慢慢地清洗,而是整把一起搓洗,很难彻底把筷子洗干净。要防止筷子传播疾病,最好的办法是用消毒柜消毒。筷子上如果刻有防滑细纹凹糟的,洗过之后最好用湿布再擦干净。 如果长时间不换筷子,还会引起伤寒、痢疾等疾病。医生建议,除了要对筷子勤消毒外,至少要半年更换一次。 因此建议选购原色的(也就是没有油漆的)筷子,最好挑色深一点,一次性筷子最好消毒以后再使用。 本文来自 宿松新世纪论坛 www.ah788.com 润喉片不能随便吃 目前,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咽喉肿痛,声音颤哑等症状也随之而来,有人习惯立即到药店买些润喉片应急;此外,还有人认为润喉片是必备良药,甚至唱卡拉OK也会含上两粒。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每种润喉片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不能随意服用。 有的润喉片含有硬化铵或季铰盐类表面活性剂,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细菌引起的咽喉炎症。但是对门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很大,不宜长期含服。另外,对碘过敏的人不宜服用,否则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状。哺乳的妇女也不要服用此类润喉片,碘可经乳汁影响幼儿生长发育。 有的润喉片以刺激黏膜分泌为主,生津止渴,在市场上很常见。但是,它不适合病毒性咽喉炎,因为病毒有刺激局部黏膜分泌的作用,引起鼻涕、咳嗽等,这时最好使用具有收敛作用的含漱剂,如复方硼砂溶液,它还有清洁、镇痛、杀菌的作用。另外,用嗓过度导致的咽喉肿痛,最好的方法是禁声休息而不是使用润喉片。 本文来自 宿松新世纪论坛 www.ah788.com |